枋口堰Fangkou Weir河南北部引沁河灌溉农田的古代水利工程。相传建于秦代,后代亦称为秦渠。在今河南济源县东北沁河出山处引水,因进水门为木枋门,故称枋口堰。东汉时有维修。曹魏初年(225年左右)司马孚将木门改建为石门。隋开皇十年(590)左右,卢贲引沁水东流,称利民渠,又将渠道延长到温县,称温润渠。唐代多次修理,大和七年(833)温造修浚渠堰后,灌济源、河内(今沁阳)、温县、武德(今河南省武陟县东南)、武陟5县田5 000余顷。北宋时枋口堰废毁,元代改建为广济渠。 枋口堰古代引沁河灌溉的著名工程。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北的五龙口。相传建于秦代。利用沁河由峡谷出山处的山势,用木门枋建引水闸,故称“枋门堰” ,后代称为 “秦渠” 。汉代曾经扩建。曹魏初年(225年左右),司马孚将木门改为石门。隋开皇十年(590年)前后,卢贲修利民渠,引沁水东流,灌溉河内(今河南沁阳)等县土地,将渠道延至温县,称 “温润渠” 。唐宝历元年(825年)时扩修,灌溉面积达千顷。大和七年(833年),温造修浚渠堰,溉济源、河内、温、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武陟5县田50余平方千米。北宋时,枋口堰毁坏,元代渐为广济渠取代。 枋口堰 枋口堰唐水利工程。堰址在河南济源等县。大和五年(831 )节度使温造浚古渠而成, 溉济源、河北、温、武陟田五千顷。 ☚ 福州海堤 捍海石塘 ☛ 00001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