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学家。字云和, 号羲桐。江苏丹阳人。钻研医学数十年。晚年采集各家之长, 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 编著成《类证治裁》一书。强调治病先要识证和辨证, 引用诸家论述, 取裁较审慎, 切于实用, 流传较广。
林佩琴
林佩琴(十八、十九世纪间),清代医家。字云和,号羲桐,江苏丹阳人。嘉庆戊辰(1808年)年举乡魁,喜读方书,精于医术。因感于其时行医者常治温疫以伤寒法;入治血枯以通瘀法等,使轻者重,重者死,故力图矫正时弊,勤奋钻研医学数十年。平时虽未以医为业,然邻里之间,凡有羸童贫叟患病,求之必应,积累治验甚富。晚年乃采集各家之长,酌古用方,于1839年编撰成《类证治裁》8卷(参见“《类证治裁》”条)。强调治病首在识证与辨证,然后选择治法和方药,方能体贴病情而奏效。其书皆宗经立论,取材审慎,并附其验案以作参考,所以对后学在辨识病证,运用治法方面颇有帮助。于1851年付印,因兵燹板毁于火。其子芝本,虽未从其习医,然有人来求医者,循是书成法以求,所投辄效,并于1884年将此书重梓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