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柑皮 柑皮 gānpí 芸香种植物茶枝柑或甌柑等多種柑類的乾果皮。多剖成三瓣,近圓形,在果柄處連在一起。果皮黄橙色至紅橙色。内表面白色棉絮狀,疏鬆而柔軟。主治傷酒口渴,上氣煩滿,飲食失調。唐·陳藏器《本草拾遺·本草解紛·橘柚》:“柑類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此輩皮皆去氣調中,實總堪食,就中以乳柑爲主。”舊題吳越·大明《日華子本草·果部·乳柑子》:“皮炙作湯,可解酒毒及酒渴。” 柑皮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新会皮、陈柑皮、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chachiensis Hort.或瓯柑C.suavissima Tanaka等的果皮。辛,甘,凉。行气,调中,化痰,醒酒。治饮食积滞,上气烦满,痰多咳嗽,醉酒烦渴。煎服:3~9g。 柑皮gān pí《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柑(17)。药名。 【基原】柑的果皮。 【别名】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本草求源》)。 【性味】《七卷食经》:“小冷。” 【功用主治】下气,调中,化痰,醒酒。治病后饮食失调,上气烦满,伤酒口渴。 ❶崔禹锡《食经》:“主上气烦满。” ❷《本草拾遗》:“去气,调中。治产后肌浮,为末酒下。” ❸《土卷食经》:“治气,胜于橘皮,去积痰。” ❹《日华子本草》:“皮炙作汤,可解酒毒及酒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三钱;或入丸、散。 柑皮ɡānpí中药名。出《本草拾遗》。别名广陈皮、新会皮、陈柑皮。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 chachiensis Hort. 的果皮。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苦、辛, 温。理气,燥湿, 导滞, 化痰。治胸腹胀满、呕吐、泄泻、咳嗽痰多, 煎服: 3 ~9 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