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柴科夫斯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柴科夫斯基1840—1893Peter Ilitch Tchaikovsky俄国作曲家。生于官办冶金厂厂长兼采矿工程师家庭。10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1891年脱离教职,专事创作,并去德、捷、法、英、美等国演出。他的不少作品反映了俄国知识分子在亚历山大二、三世统治下渴求个人幸福的意愿和惶惑苦闷的心绪。代表作有钢琴曲《天鹅湖》选曲等。其艺术伦理思想主要点,一是认为艺术家应该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从他们身上可找到快乐,找到创作灵感,艺术若不和人民相结合,就一文不值。二是强调民族精神是该民族得以立足的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是艺术家的职责。基于此,他“热情地致力于俄罗斯精神的表现”(《艺术家与德育》第60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三是主张艺术应该宣扬善德。其《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三部歌剧,都突出了以爱和善能战胜一切为主题思想。 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1840年5月7日生,1893年11月6日去世。10岁学钢琴,1863~1865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1865年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一生创作6部交响曲、1部标题交响曲、11部歌剧、3部舞剧等。主要作品: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1877~1878)、《黑桃皇后》(1890),芭蕾舞剧《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管弦乐《第六“悲怆”交响曲》(1893)、《罗密欧与朱丽叶》(1869)、《1812序曲》(1880)等。 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П·И·ЧАЙКОВСКИЙ俄国作曲家。1850年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并选修音乐课。1859年毕业后在司法部任职,同时钻研音乐。1862年成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今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师从А·Г·鲁宾斯坦等。186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任教于新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并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约10年间,创作了包括3部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舞剧《天鹅湖》、管乐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第一弦乐四重奏》在内的早期名作。1876年,柴科夫斯基与富孀梅克夫人建立了通讯友谊,梅克夫人每年给他以优厚的经济资助,使其有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创作。此后的10多年间,柴科夫斯基在创作上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第四至第六交响曲以及《曼弗雷德交响曲》、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玛捷帕》、《黑桃皇后》,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序曲》和许多声乐浪漫曲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处于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苦闷压抑的感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格,旋律感人,形象鲜明,并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为俄国与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 格林卡 强力集团 ☛ 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 (1840—1893),俄国作曲家,生于维亚特卡省的一个采矿工程师家庭。自幼爱好音乐,崇敬莫扎特,6岁开始学习钢琴。1859年毕业于彼得堡法律学校,一度在司法部任职,同时钻研音乐。 ☚ 塞尚 罗丹 ☛ 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生于维亚特卡省的一个采矿工程师家庭。自幼爱好音乐,崇敬莫扎特,6岁开始学习钢琴。1859年毕业于彼得堡法律学校,一度在司法部任职,同时钻研音乐。 ☚ 塞尚 罗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