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桃李shù táo lǐ见“桃李成阴”。张九龄《感遇》之七: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萓。 树桃李《韩诗外传》卷七:“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之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后以此指栽培门生,以“桃李”指所栽培的人。张九龄《感遇》:“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吏》:“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树桃李比喻培养贤能之士。唐李白 《赠徐安宜》: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汉刘向《说苑·复思》: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 ‘何哉? ’ 阳虎对曰: ‘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 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 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却臣于臣; 朝廷之吏,亲危臣于法; 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 简子曰: ‘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食焉; 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非桃李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己树而择之。’ ” 阳虎:一作阳货,或说字货。春秋后期鲁国季孙氏家臣。赵简子: 即赵鞅,晋国大夫。春秋时期,赵简子以树桃李为喻,说明只有栽培贤者才能得到报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