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梅Mé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苗、黎、水、土家、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商纣时有梅伯,以国为氏。”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 《唐书·宰相世系表》 云: “系出子姓。殷王太丁封弟于梅,是为梅伯,后以国为氏。”又引宋濂 《梅府君墓志铭》 云: “梅本子姓,其先梅伯,为殷纣所废,周武王既代纣,封伯诸孙黄梅,号曰忠侯,遂以梅氏。” 此以国为氏,系出子姓。
❷《姓氏考略》 据 《三国志·魏志》 注云: “南蛮有梅姓。”
❸又据 《旧唐书》 注云: “北狄奚酋长有梅姓。”
❹黎族之梅姓,分布海南之保亭一带。由王姓“抽签改姓”而得。见 《中国人的姓名·黎族》。
❺由清代满族姓梅佳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梅”而得。
汉代有梅福,寿县人,南昌尉; 宋代有梅尧臣,宣城人,诗人; 清代有梅文鼎; 当代有梅兰芳,京剧艺术大师。

梅méi

果木名。揚雄《蜀都賦》:“雜以梴橙,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張衡《南都賦》:“乃有櫻梅山柿,侯桃梨栗。”

梅既是一种果木,又是一种观赏花。作为果木,有青梅、黄梅等,最早时,人们只是将梅子作为调味品和食品。作为观赏花,它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枝干挺秀,花色雅丽,香味清幽,梅花的最大特点是,它有雪魄冰魂,在冰霜飞雪中傲然绽开; 它是百花之首,为人间带来春的讯息,是春的象征。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无多少皆不系轻重。”可见梅花是人们最喜爱的花卉之一。梅花最受人称赞的是它不畏严寒、卓然独放的品格,“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就是这种品格的生动写照。梅花还有种潇洒的风神,宋林逋《山园小梅》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流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精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是梅之神韵,是其卓然坚强的另一面了。

(旭)

☚ 菊   馨 ☛

 

李峤


 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
 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
 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
 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梅最富高格雅韵,文士骚人,无不赏爱。五代的咏梅诗章篇目极盛,并多有名篇佳句传唱于世。但这些诗或绘其形色,或赞其神韵,或咏其标格,虽能各尽一种佳妙,却总如神龙见首不见尾,难能总览其全貌。李峤这首诗于咏梅诗中本为早出,却能独出机杼,以纵式结构,虚实含融的笔法,完美匀称的体式,对梅的品格、色香、姿容都作了描绘。虽只四十字,却俨然一篇写气图貌异彩纷呈的长轴梅花图。
 首联写梅的早秀:“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诗人用笔不枝不蔓,但又不直不狭,独有一种容与摇曳的丰润之美,语极简而意极丰。早梅冬至开花,距新正还有好一段时光,对此,李商隐《忆梅》诗说:“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峤以寒岭为映衬,写大庾岭的早梅,突出梅的早放。大庾岭在今江西省,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筑城岭下,故名大庾。又因岭上多梅,称梅岭。唐人郑谷有诗曰:“庾岭梅先觉,隋堤柳暗警。”庚岭高寒,可衬托梅凌寒早放的品格,而它又以梅为名,并确多植梅花,于是,这一笔既为用典,又是写实,可以从多方面生发诗意,同时,用典化而无迹,若隐若现,写实又不明言,吐而不露,文笔含蕴饱满。
 颔联写梅的明丽芬芳:“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对梅的花色,古人有这样的描绘:“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苏轼《红梅》)“金殿锁烟妆粉额,玉堂环水浴红衣。”(元谢宗《鸳鸯梅》)苏谢之诗就全篇看当然是各有特色,但,就从“着色”这一方面讲,李峤这一句更为浑融、蕴藉,意象华妙。首先,把梅放在雪色的映衬中;其次是诗人不直言“粉”、“红”,而是用“朝暝色”,说它红如丹霞,这样就不独言其色,而且绘其形神,有画面感、境界感。让人想见,一片雪野中,几树红梅伸展着绽满红花的枝条,整体望去,就象拂晓或黄昏铺在天边的片片红霞。这里的“含”字,别有一种浸润含容的动态,把雪色与“霞色”关联起来,雪润红梅,更见梅的明洁鲜丽,红梅染雪,似给雪野增添了暖意。“雪”字又照应了首句,提醒人们,此正是寒冬之时。对句的妙处全在“引”字,它变无形为有形,花香似乎成了一种可以触摸的东西,足见梅香的馥郁。另外,“引”字又有风行香随之意,风所到即香所至,这又显出梅香的绵长。而风去风来的吹送,又渲染出境界的悠远。
 颈联描画梅欹倚袅娜的花姿。梅的枝条横斜曲折,清秀古雅,最富观赏之趣。如何用五个字描写它独具的风致?诗人真有奇思妙想,绘出“妆面回青镜”这样动人的画面。我们看到,梅红粉匀面,象一位新妆丽人,她正斜倾腰身,慢转香颈,对镜自顾娇影。“回”字用得生动精彩,使人尽想其萦转巧盼之态,似见其窈窕的身姿和流转的眼波。这一句真把梅欹斜盘曲的姿状写得活脱逼真,生动优美,动人情思。出句写其枝条,“歌尘”句写其花。梅花疏落有致,花片又小巧玲珑,轻着花身,如扬如撒。诗人以“歌尘起画梁”来巧比妙喻,想象梅那点点斑斑缀于青枝的花朵,恰似桂堂上有丽人歌舞时随之飘动,舞于画栋的片片飞花。以动态描绘静景,突出了梅花清脱超逸的神韵,照应出句,象外有象,饶有情趣。古诗词中常以“玉尘”比喻白花、飞花,如“千枝花里玉尘飞,阿母宫中见亦稀。”“蔓草疑销骨,时见玉尘飞。”此句以“歌尘”喻梅花。另,李峤《雪》诗有“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句,构思造句的灵动飘逸可与此句互参。
 尾联“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把赏梅与泛觞相较,表达对梅的赏爱之情。梅花有果,味酸,古时用作调味品。《世说新语》中有“望梅止渴”的故事:“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诗人从这里联想:如果梅子真能望而止渴,那么人们会长久地流连梅下,恣观赏之乐,而没有空闲去饮宴寻欢了。这里暗点出望梅止渴的典故,丰富了诗意,从结构上看,由枝写到花,再写到子,也显得完整匀称。从全篇诗意言,又以泛觞宴饮作映衬,把爱梅赞梅之情推向高潮,收束全诗。对“望梅止渴”,诗人故作含糊语,以假设出之,语义活泛,更添意味。对“酒”,用颇具色彩的“琼浆”一词,前面再加一“泛”字,让人想到曲水流觞的美妙意境,然后又用“何暇”一词把它轻轻抹去,反衬出赏梅的无限情趣,为全篇结穴。这里我们不能不惊叹诗人运思的宛转空灵。这两句中间的关联不过一个“渴”字,而“渴”字的作用又是在若即若离中几度宛转才实现的。真可谓驱遣灵妙,运化无迹。
 李峤少有才思,擅文辞,与王杨接踵,与崔苏齐名。集中咏物者数篇,皆独有境界。此诗的妙处全在包蕴含吐之中。诗人胸中有梅,但笔墨多在空际点画,而读者却能于脑海中构想梅的种种风姿。用笔虚实含融,咏物总见于象外,并融于艺术境界之中,情丰意远,令人悠然神往。同含蕴悠远的诗境相应,诗的形式,在整觞、均衡中显出纡徐四环之致,从容宛转之度,使人更觉作者变平为奇,演旧为新的功力。

咏花诗词之《梅》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郑板桥


 牡丹芍药各争妍,叶乱花翻臭午天。
 何似竹篱茅屋净,一枝清瘦出朝烟。


 诗题为“梅”,却不写梅,一开头便标出“牡丹、芍药”,这两种花国色天香,富贵娇媚,可以说是花中王,再用“各争妍”加以描状,又把这两种花争奇斗艳,芬芳竞丽的韵态风致拈示出来,给人一种众妙纷呈,目不暇接之感。
 其实,这首句极为平常,妙在次句一掌便把由首句直接塑造出来的美丽形象打翻在地,狂风暴雨,打残了翠叶,吹落了花朵,在赤日炎炎的中午,散发着一阵阵臭气。从视觉与味觉上,让你恶心,说到底是对首句的否定。牡丹芍药的确很美,人们一般进行审美观照的时候,所着重的是它的富贵艳丽,不大去管它的腐败沤臭。但作者却把它丑恶的一面端了出来,十分不和谐,正如佛家叫人看美女如骷髅一般。这两句明写牡丹芍药,实际是为写梅作铺垫,用前者的腐臭来衬托梅的清丽,正表现了他的一贯美学思想。
 后二句写梅,它的环境是“竹篱茅屋”,清净古朴,这里完全是天造地设,出于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加上晨雾缭绕,轻飘似纱,更其呈现出一片神秘朦胧的气氛与境界,这时“一枝”梅花清新瘦削,迎风而出,倍觉风致。写牡丹芍药,直呼其名,写梅处却不着梅字,只“净”、“清瘦”三字便把梅之性质、美妙烘托了出来。在句前加了两字“何似”,便将“牡丹芍药”与梅发生了关系,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何似”肯定了梅,而否定了“牡丹芍药”,话虽质直,然而形象鲜明,感人至深。
 这是一首题画诗。牡丹芍药与梅并非同时,我们不知道板桥是否将三者画在一起,但诗中的安排的确打破了一般的时空概念,不同时间的东西被拉在了同一个平面上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梅的清丽之美。而且通过对美好事物如牡丹芍药臭的一面的揭露,令人发怵,仿佛鼻子已经闻到了那股臭味,为烘托梅之美起了关键的作用,也是奇险的一笔。这也正好说明了作者喜爱清癯之美,擅长奇险之笔。

咏花诗词之《梅》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郑谷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
 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
 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粘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唐诗中咏梅之作大多是吟咏梅花的欺霜傲雪的坚贞品格,而郑谷笔下的梅花却颇多柔情。这首诗既借梅花寄托了与友人分别的孤独寂寞之感。
 首联两句点明了梅花开放时的气候特征。“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是说江南正处在寒气笼罩之中,而春天的消息迟迟未到。山岭上、树枝上都飘拂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从这两句中,我们不难看出梅花所处的环境是很不如意的。诗人用“稳”字喻春天姗姗来迟,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颔联主要致力于表现梅花的寂寞、孤苦。“何言落处堪惆怅”,在寒气凝重、雪花飞舞中开放的梅花,命运是不佳的,不要说它凋落时令人发愁,“直是开时也寂寥”,就是它正在开放时也寂寞孤独的。“直是”,就是。
 颈联将梅与桃、李相比,以说明梅的高洁气质。“素艳照尊桃莫比”,“尊”,指酒器。这句是说,把梅花折下放在室内,它的秀丽姿容映照在酒器中,就是桃花也不能和它相比。“孤香粘袖李须饶”是说把梅花拿在手中,它的浓郁香气似乎粘在衣袖上,其芬芳的香味使李花也自好甘拜下风。“饶”,退让。这两句虽未正面描绘梅花之美之香,但由于把它与桃花、李花对比,用“莫比”、“须饶”突出了梅花的超脱世俗的气韵。
 以上两联所描绘的梅花虽然秀美幽香,却具有浓重的孤孑无伴之感,使人似乎能听到梅花的愁怨之声,这是为什么呢?在尾联中,诗人写出了答案。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楚桥”,楚地之桥。这两句意思是说,由于友人的南去,多情的梅花也应愁断肠,而纷飞飘落的梅花瓣,也不忍与友人离开,随着离人的马鞭子飞过了桥。花瓣飘落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与“离人南去”毫无关系。然而,诗人在此处却把梅花片片飞落是因与“离人”恋恋不舍而致。这两句意在表现诗人与梅花在心境上的契合。看到这里,我们对于此诗中梅花的黯淡、孤苦的原因也就恍然大悟了。
 郑谷这首咏梅诗,虽然在唐代咏梅诗中并非超拔之作,但其言情谋篇均有自己的特点,尤其中间四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娇艳、馨香,又写出了梅花的孤立无伴,既上承“岭头枝上雪飘飘”,又下引“离人南去肠应断”,其中又暗寓诗人自尊自悲之情。
 诗贵在善于抒情,这首诗在平淡中见深沉,这正是它的抒情特色。

诗词《梅》全文、翻译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王 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原诗今译】


 你纯洁的灵魂不许半点尘埃侵身,
 虽处竹篱茅舍周围,但自己甘心。
 只因结识了称“梅妻鹤子”的林逋,
 多少骚人以此为佳话,直说到今。


 【鉴赏提示】
 在佳作如林的咏梅诗中,王淇的《梅》以其新颖别致、风趣活泼而独具一格。
 也许,作者是从北宋诗人林逋“梅妻鹤子”的佳话中受到启发,在这首诗中,梅花被比作一位天生丽质的女子。她纯真无瑕,洁身自好,素来不受浊世风尘的半点侵蚀沾染;她不贪慕金迷纸醉的闹市深宅,甘心情愿生息在清贫凄苦的乡间茅舍。诗的前两句,从梅花的自然习性比附其品德的质朴高尚,虽然对这“梅女子”的容颜身姿未置一词,但透过字里行间,不难想见其玉肌冰骨、卓然脱俗的美好形象。
 由此推想,林逋正是缘于梅花这种高雅纯洁的品质,而终身与梅相伴的吧。林逋一生未做过官,亦无妻子儿女,早年遨游于江、淮间,后在西湖孤山结庐隐居长达二十年,直至终老。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性喜种梅养鹤,在孤山种梅三百六十余株。他还咏有多首梅花诗,其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充分体现出他对梅花的认识之深,珍爱之重,历来为人激赏不已,因而,人们说他认梅花为妻,初看似为笑谈,细细想来实在贴切得很。依常理论,王淇用此典故,应大加褒扬才是。然而,诗的后两句却来了个欲扬故抑,用“误识”二字,以调笑的口吻,写出了一番颇为诙谐轻松的别样情趣来。
 所谓“误”,字面看来即是“错误”之意。因为,其一,梅花天性孤贞高洁,岁寒时只与松、竹为友。嫁为人妇,恐非本愿;其二,历代酷爱梅花者不乏其人,仅以宋代而言,苏轼、陆游、张道洽等都写过大量梅花诗,何以梅花独钟情于林逋?然而,恰因此“误”,才使得诗人们一提到梅花,便记起林逋;一谈及林逋,便想到梅花。正所谓“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定说君”(吴锡畴《林和靖墓》),使文坛中多了一段说不尽的佳话,为冰清玉洁、高雅清淑的梅花更添了一层光彩。试想,如林逋这样不羡仕途荣华,一生甘愿隐居于山水茅舍,其高风亮节与梅花的品性格调何其相通?又如林逋这样诗、书俱佳,爱梅如命,终身认梅为侣者,世上能有几人?倘若梅是女子,面对如此德高、才富、意深、情重之人,能不为之动心,随其相伴终生吗?
 因而,“误”者,实为“幸”之反语也。一个“误识”,一句“惹得诗人说到今”,林逋高风亮节感人之深尽在其中,梅花的高格雅性尽在其中,诗人对梅花、对林逋的爱重敬仰也尽在其中了。于谈笑之中容括这样深厚的感情,这样丰富的内容,同时又写得那么轻松活泼,有情有趣,这首小诗的确是值得称道的。

咏花诗词之《梅》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韦蟾


 高树临溪艳,低枝隔竹繁。
 何须是桃李,然后欲忘言。
 拟折魂先断,须看眼更昏。
 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梅花素以高洁芬芳著称。如何写好这类题材呢? 清代诗话作家朱廷珍在《筱园诗话》中说:“夫作梅花诗,宜以清远冲淡,传其高格逸韵,当相赏于色声香味之外,无烟火气,有冰雪思,乃足为名花写生。”在他看来,梅花乃仙肌神骨,断无七情六欲,否则就是对名花的亵渎。而韦蟾这首诗却偏偏重在言情,写得情意缠绵,声泪俱下,别具一格,非同一般咏梅诗。
 “高树临溪艳,低枝隔竹繁。”诗人起笔寥寥十字,就描绘出一幅声色并茂的梅竹图。梅花是这幅画的主体,它高踞于涓涓流水旁边的峭石上,花色娇美艳丽,枝干错落有致,在低垂的花枝那边,是一片繁茂的翠竹。红梅与翠竹交相辉映,梅竹与流水相得益彰,显得画面热烈而澹雅,奔放而凝重,令人爽心悦目。这两句诗运用烘托手法,极力点染出环境的幽美,突出梅花的风韵,表现了诗人内心淡淡的喜悦。
 诗题为“梅”,首联写梅,而颔联却笔锋陡转,突然引出“桃李”来。“何须是桃李,然后欲忘言。”何必要等到桃李花开呢? 在这寒风料峭的早春天气里,自有梅花悄然开放,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然后”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指看到这傲寒怒放的早梅之后,“忘言”的意思是说不必借助于语言叙述,就已经对梅花的高雅心领神会了。以桃李和梅花作比较来歌咏梅花,自古以来有不少名句。白居易说:“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啊新栽梅》),陆游说他“平生不喜凡桃李”,王冕说:“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常在”(《题月下梅花》)。这些诗句都是通过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梅花的高洁。
 折梅赠送亲友,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风俗习惯。据《荆州记》记载:南北朝时期,陆凯就从江南寄给在长安的范晔一枝梅,并附诗说:“折梅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韦蟾家住长安附近的下杜,唐懿宗咸通年间,他在尚书左丞任所,曾察访过鄂州(今武昌)。当早春梅花盛开之时,诗人自然会由梅花想到家乡亲人,萌生对家乡的思念,因此也想折梅一枝,赠给思念中的亲人。“拟折魂先断”一句,妙在“拟折”二字上,它极其准确地表达了诗人想折梅又不愿动手去折时的复杂而细腻的思想感情。诗人既想折梅相赠,又担心赠梅之后亲人之间仍不能相见,反而更增加了亲人对游子的思念,因此又不愿动手折梅。“魂先断”即“先断魂”的倒用,诗中用来形容诗人内心的极度伤感和痛苦。
 在前三句诗中,诗人由赏梅、折梅引起的感情变化还只是停留在内心深处。“须看眼更昏”,待到诗人告别梅花再看它一眼的时候,那种强压心底的思乡之愁终于不能自禁,突然喷涌而出,两眼潸然泪下,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昏昏然难以辨清。诗人用“情重更酌情”的手法,把缕缕乡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诗人把思乡的愁绪强拖回冷酷的现实中来。这两句诗用的是《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南陌草”代指家乡亲人,“王孙”则是诗人自喻。诗人借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家乡的妻儿老小,殷切期待着游子早日归来,我也同样盼望归程到来,但是“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这种痛楚的思念何时是个尽头? 怎样得以解脱? 诗人自己也心中茫然,亲人之间只能遥相思念。“谁知”和“却解”两个词,情真意切,充分表现出宦游他乡的游子强烈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这两句诗和李义山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的是同一种感情。
 古人提倡“诗有三深:情欲深,意欲深,味欲深”(冒春荣《葚原诗话》)。韦蟾这首诗,借咏梅以表达思乡之情,做到了情深意远,肠曲味永,感人肺腑。诗人初一看到竹青梅艳时,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喜悦;想要折梅赠人时,感情一下子变得愁怅哀惋,悲痛欲绝;待到欲折梅不能,思归无计时,诗人积郁已久的忧怨,变成了无声的涌泉,盈眶的泪水。全诗句句有情,笔笔意远,感人至深,不愧为咏梅佳作。
 这首五言律诗的用韵也非常大胆,别具一格。一般说来,律诗是不许换韵的,必须一韵到底,而这首五律的前四句用的是“寒山”韵,后四句却换成了“真文”韵。这在唐代律诗创作中极为罕见。但只要我们细加审视,反倒觉得诗人换得有道理。“寒山”韵属于开口呼韵母,读音较响亮,适合于表达兴奋昂扬的感情,而“真文”韵则属于合口呼韵母,发声沉浊,适合于抒发悲哀沉痛的感情。诗人敢于冲破戒律,根据诗的内容、感情的变化而灵活用韵,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这种创新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典故“梅”鉴赏和评析 - 可可诗词网

 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早春开花,味芳香,其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不仅可生食,亦可制成皮梅、话梅、梅干等多种蜜饯,还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之用。
 


 梅在我国有四千年栽培史,它最大的价值就是供人们观赏。梅发源于四川,此外,广东大庚岭的罗浮山、杭州西湖孤山、苏州邓尉、无锡梅园、武昌东湖的梅岭,是我国赏梅胜地。
 我国古人认为梅花“禀天质之至美,凌岁寒而独开”,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最高理想的象征。
 梅花与松、竹同耐寒岁,结为至友。一些吉祥联多取此义入对。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梅花韵逸香清,见者无不喜爱。单只宋代,就有两位爱梅如痴的文人。一是宋伯仁,画家,有《梅花喜神谱》二卷,共写梅花百图,神态不同,都有标目,又各缀以五言绝句一首。一为林和靖,诗人,不娶无子,独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林和靖曾作咏梅诗多首,其中一首《山园小梅》被认为是咏梅之绝唱。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被称为“天下尤物”、“冰肌玉骨”,人们常将她比作天真纯洁的姑娘。元明杂剧小说以“梅香”为婢女的通称,如白朴《东墙记》云:“更有个小妮子,是小姐使唤的梅香,亦能吟诗写染。”
 古时姑娘妆扮,“梅花妆”是一种公认的最漂亮的粉妆,只有纯洁高贵的姑娘才用“梅花妆”。“梅花妆”就是在额头上点五瓣梅花。这种习俗起于南北朝。据载,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有一天卧于含章檐下,有一朵梅花飘落到公主的额头上,成五瓣花状,揩拂不去。于是皇后建议把这形状留下来。从此以后,就有了这种“梅花妆”。
 在“竹梅双喜”的吉祥图案中,画着竹、梅和两只喜鹊。其中,竹喻丈夫、梅喻妻子。这样的吉祥图案被用以祝贺新婚。
 梅花岁寒开花,寒梅报春,预兆着吉祥喜庆,春联中就多取这种吉祥意义。如:


 春夏秋冬春为首,
 梅李桃杏梅占先。


 一些吉祥图案也多表现这个主题。一幅画着喜鹊在梅枝上高鸣的图案,表示“喜报早春”。
 梅花的五个花瓣,象征着吉祥神,春联中有这样的对子:


 梅花开五福;
 竹声报三多。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图案,即画着竹子和梅花,一些儿童在嬉戏。这种图案可以表示“梅花送子,青竹送孙”的吉祥意义。

《梅》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梅》

恽寿平

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

一年一小劫,春风醒其睡。

【注释】

①高士:志行高尚之士,旧时多指隐逸高人。②媚:谄媚,媚俗。③劫:浩劫。

【评说】

本诗选自恽寿平《瓯香馆集》卷四。

古人曾言:“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宣和画谱》卷一五《花鸟叙论》)中国历代画家,都将此奉为圭臬,尤其是梅兰竹菊等题材中,更是寄托融合了自己的情感,以心写画。清代画家查礼在《题画梅》中就有如此评说:“写梅如画高士,如绘美女,简淡冲雅,自见其高,幽静贞闲,自见其美。”这层道理,南田自是深有感悟,在他的笔端,苍劲的古梅有如志行高尚之士,坚贞挺拔,铁骨铮铮,绝然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它的这一品质更经冰霜的考验,一年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严寒的浩劫。此时,众芳凋残,而唯有寒梅却傲然挺立,在不断地积蓄力量。在饱受严寒的洗礼之后,料峭的春风吹醒了它的睡意,古梅迎风乍放,开得人间第一春,独占花魁。更有谁知,梅花香自苦寒来,那才是真正值得钦赞之处,南田诗画的意旨也正在于此。

南田眼中的“高士”绝非仅有“梅”,“老树”、“古柏”、“竹石”都曾受此殊荣。他在一首题画诗就曾说:“老树如奇士,修篁似美人。嵚崎一片石,相伴岁寒生。”(《枯林竹石》)这些都体现绘事之妙,值得涵咏。


咏花诗词之《梅》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严参


 衣染龙涎与麝脐,裁云剪月作冰肌。
 小瓶雪水无多子, 只𥮾横斜一两枝。


 我国人民对梅花有着特殊的喜爱,范成大曾在《梅谱前序》中说:“梅为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轻重。”由此可见爱梅的普遍性。多少年来,梅花一直成为诗人吟咏、画家描写的对象,而咏梅赋诗又每每离不开“香”字。严参的这首诗,虽然首先写了梅花的香,但并不明显著以“香”字,而是从“衣染龙涎与麝脐”下笔,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龙涎,原是抹香鲸病胃的一种分泌物,因得于海上,故称龙涎,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前人写香往往用龙涎特指,以示其香之珍贵。如苏轼诗,“檀心已作龙涎吐”,“香似龙涎仍酽白”;麝脐,是麝香的别称,因产于麝的脐下而得名,其香据说顶风还香三百里。龙涎,麝脐,一个产于海上,一个产于陆地,稀奇难得,用此来形容梅香,以显示梅香之珍奇。作者以衣染二字写梅香,就将梅花拟人化了,似佳人着妆,遍体飘香。下一句就是进一步就此生发。“裁云剪月作冰肌”,洁白的梅花,象是裁掉天上白色的云彩,剪下银色的月光来做成。一般的白色,已经令人想到了幽雅、高洁,但这里是“作冰肌”,更使人想到梅花冰肌玉骨,显然是拟人化手法,使人联想到其高雅品格。写梅与雪的诗句不乏其例,如“婵娟一种如冰雪,依旧春风笑野棠”,(王安石《梅花诗》)其中,婵娟也是描写佳人常用之语、这里写梅的姿态美好,也同样能令人联想到佳人芳姿。以“裁云剪月作冰肌”句,则意境又显得开阔宏大,令人想到冰天雪地的寒月之下,浮云漂荡,梅花摇曳,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清丽超逸,潇洒绝尘。前两句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着“染、裁、剪”等字,写了梅花香幽、色雅,作大量的渲染后,三四句则水到渠成,毫无斧凿之痕迹。“瓶中雪水无多子,只𥮾横斜一两枝”,对于冰肌玉骨、幽香四放的梅花来说,在瓶子里的雪水中,插上一两枝就可以了,表现了梅花高洁淡雅、姿态婀娜,正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样,“花不在多,一枝则雅”。
 严参的这首诗,构思新颖,将梅花比作高雅圣洁、婀娜多姿的佳人。突出了梅花的香浓、韵胜、格高,在众多的咏梅诗中显得颇有特色。

咏花诗词之《梅》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陈与义


 爱欹纤影上窗纱,无限轻香夜绕家。
 一阵东风淫残雪,强将娇泪学梨花。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咏花诗。诗中赞美了窗上倾侧纤袅梅影的可爱和梅的轻香宜人。但是诗人又不喜欢梅因残雪融于花瓣而象梨花那样故做娇态权当泪流。
 诗的前二句“爱欹纤影上窗纱,无限轻香夜绕家。”是说梅影梅香的可爱宜人。第一句着意写梅影的可爱,而它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它是“纤影”。而这“纤影”又是倾斜着爬上窗纱的,因此就更加可爱了。第二句意在写梅香的宜人。这梅香不是浓香,而是“轻香”。既有香而又不浓。在静夜中缭绕满室,轻轻飘溢,不散不尽,这种氤氲宜人的环境多么令人陶醉呵! 杜甫在《梅花》诗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陈诗的这两句就是化这两句而来的。
 后二句“一阵东风淫残雪,强将娇泪学梨花。”诗人显然已由盛赞梅影、梅香而转到了对梅作态的一种批评。诗人在第一句、第二句中都是虚写,他赞梅影和梅香时并没有看到梅花本身,看梅影是隔窗而看梅的;闻梅香是在夜室中闻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面对梅花,只是写诗人的感受和联想,但是这感受是美好的,联想是丰富的。当三四句一转到实写,写梅花自身时,诗人又认为梅花把残雪化为花泪,颇有点儿类似梨花的邀娇邀宠。于是他顿时升起一种对梅不满的情绪。诗人认为只有梨花才会如此矫揉作态,而梅花为什么要勉强自己去学那梨花呢? 诚然,“梨花一枝春带雨”也是很美的,可是那毕竟有点儿太娇媚了,而梅花为什么偏偏要以残雪为娇泪,装模作样地学起梨花来了呢?这里虽然也有诗人对梅花不掩矫饰的批评和惋惜,而更主要的则是诗人对梨花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嫌厌。
 此诗语言生动形象,善作类比,而且把静物写出了动意。如写影,这影竟是能够“上窗纱”的“纤影”;而写香,这香也是能够“绕家”流溢的“轻香”。同时这一个“纤影”对一片“轻香”又都是那么细袅、恬淡,非常的耐推敲有韵味。
 “东风淫残雪”,本来是与梅无关的,可是诗人却用推理的方法偏说那是梅花的“娇泪”,并且再进一层推论说:梅花更不应该强用这“娇泪”去“学梨花”。这种类比把本来不合理的推论硬推导出一种似乎是很合情结论。这就是古典诗词的那种“虽无理却有情”的“无理而妙”。

梅méi


果木名。《召南·摽有梅》一章: “摽有梅,其实七兮。”毛《传》:“摽,落也。”《秦风·终南》一章:“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毛《传》:“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条,槄《说文》:“梅,可食,酸果也。”陆玑《草木疏》云:“梅,杏类也。树、叶皆略似杏,叶有长尖,先众木而花。其实酢,曝干为脯,又含之可以香口。子赤者材坚,子白者材脆。”范成大《梅谱》云:“江梅,野生者,不经栽接,花小而香,子小而硬。消梅,实圆松脆,多液无滓,唯可生啖,不入煎造。绿萼梅,枝跗皆绿。重叶梅,花叶重叠,结实多双。红梅,花色如杏。杏梅,色淡红,实扁而斑,味全似杏。鸳鸯梅,即多叶红梅也,一蒂双实。”《小雅·四月》四章:“山有嘉卉,侯栗侯梅。”郑《笺》:“嘉,善。侯,维也。”一说,梅,楠木。《秦风·终南》一章:“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毛《传》: “梅,楠也。”
☚ 梧桐   梓 ☛

读音m·ei(ˊ),为ei韵目,属i—ei—ui韵部。莫杯切,平,灰韵。
❶落叶乔木,冬末春初开花,花分五瓣,香味浓,有红、白等色,果实味酸。
❷姓。

上一条: 下一条:

〔mei〕
梅花 〔mei hua〕 mex huad.

楳、槑{}5259笛子。晋语。山西太原。

〈隐〉旧时四川重庆江湖诸行指数目八。参“高、明、韩、苏、大、雍、草、梅、湾”。

*楳槑méi

❶落叶乔木,耐寒,早春开花,有白、红、粉红等色,是著名观赏植物。果实叫梅子,味酸,可以吃。
❷姓。

梅楳、槑

❶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果实球形,味酸,可食:~子︱青~︱酸~︱乌~︱望~止渴。
❷腊梅,落叶灌木。冬天开花,黄色,有香气,花可入药。
○~雨(也叫黄梅雨、霉雨。指夏初江淮一带梅子黄熟时的连绵阴雨。)

梅méi

❶ 梅树,落叶乔木,性耐寒,早春开花。
❷ 指梅树的花或果实。
❸ 姓。

梅méi

“梅”通“谋”,谋略、规划。《天问》:“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汤炳正据出土《史墙盘》铭文中关于昭穆之事的记载,认为“巧梅”与“吁谋”相通。《史墙盘》云: 弘鲁昭王,广笞楚荆,唯狩南行。祗显穆王,刑帅吁谋,緟宁天子。(“吁谋”原作“宇诲”)裘锡圭先生认为:“诲、谋二字古通。《诗经·大雅·抑》:‘吁谟定命’,毛传:‘吁,大。谟,谋。’‘宇诲’当读为‘吁谋’,与‘吁谟’同意。”故释为“吁谋”。汤炳正认为:“宇”或“吁”之音符都是“亏”,“巧”的音符是“丂”。《说文》云:“丂,古文以为亏字,又以为巧字。”则“亏”、“丂”形近声通。故“巧梅”之“巧”,实即“宇诲(吁谋)”之“宇”,亦即“吁”之假借字。而“梅”通“谋”亦犹金文“诲”之通“谋”。“每”“某”二音符古音同在之部,故通用。“巧梅”实即“吁谋”的同音借字。义为庞大的谋略与规划。《天问》云:“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 逢彼白雉。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诗之前四句言昭王伐楚不返之事。穆王之事紧承昭王之事而来,“穆王巧梅”,盖指穆王能继承昭王的遗志,周游天下,征徐、伐楚历史事件而言。后四句诗说:周穆王既然有吁谋远猷,为什么竟会“周流”忘返、“索求”无厌呢?对周穆王的巡游征伐进行诘问、批判。(汤炳正《屈赋新探》)一说“梅”乃“挴”之误,意谓贪婪,贪求。王逸注:“梅,贪也。言穆王巧于辞令,贪好攻伐,远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自是后夷狄不至,诸侯不朝。穆王乃更巧词周流,而往说之,欲以怀来也。”洪兴祖补注认为“梅”乃“挴”之误,“《方言》云:梅,贪也,亡改切,其字从手。贾生云: 品庶每生。是也。《集韵》云:梅,母罪切,惭也。挴,母亥切,贪也。诸本作梅。《释文》每磊切,其字从木,传写误耳。珻,玉名,音媒,亦非也。……巧挴,言巧于贪求也。”朱熹、蒋骥等从其说。何剑熏新诂认为“巧”当假借为“款”。《说文》:“款,意有所欲也。”即“贪”、“恋”之义。“梅”假为“母”,指西王母。此言穆王恋西王母,所以周流。一说“梅”通“枚”,意为策,马鞭。王夫之通释:“梅与枚通,马策也。巧梅,善御也。”游国恩纂义:“挴拇珻皆枚之声借字。枚,马策也。巧枚,指造父驾八骏言。”

梅mei

梅毒 梅花 梅雨 梅子 腊梅 青梅 酸梅 乌梅 杨梅梅花奖1 梅花鹿 梅花针 黄梅季 黄梅戏 黄梅雨 榆叶梅 珍珠梅 梅妻鹤子 青梅竹马 望梅止渴

梅méi

❶落叶乔木。初春开花,花有红、白等颜色,味香: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六三·1494)
❷(Mei)姓: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家。(五十·1172)


梅méi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梅花 > 梅
梅  méi

即梅花。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果木部 > 喬木 > 梅
梅  méi

果木。薔薇科。落葉喬木。種類甚多。葉闊卵形。早春花先葉開放,多為白色或淡紅色,味清香。果球形,立夏後成熟,黄色,味酸,可生食或加工,入藥。花供觀賞。原產於我國,分佈於江南各地。始載於先秦典籍。《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詩·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梅》:“按陸璣《詩》疏云:梅,杏類也。樹葉皆略似杏,葉有長尖,先衆木而花,其實酢。”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喬木 > 梅
梅  méi

亦稱“柟”、“楠”。木名。樟科。常緑大喬木。葉革質。圓錐花序。核果,球形。木材細密耐腐,為建築、製器上材。分佈於我國亞熱帶四川、雲南、湖南、福建等地。始載於先秦典籍。《詩·秦風·終南》:“終南何有? 有條有梅。”鄭箋:“梅,柟也。”《爾雅·釋木》:“梅,柟。”郝懿行義疏:“蓋以爲梅枏為大木,非酸果之梅。”《山海經·南山經》:“又東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山多梓柟。”郝懿行箋疏:“柟,大木,葉似桑,今作楠。”《史記·貨殖列傳》:“江南出柟、梓、薑、桂。”《說文·木部》:“柟,梅也。”桂馥義證:“字或作楠。”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楠》:“楠木生南方,而黔蜀諸山尤多。”

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早春开花,味芳香,其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不仅可生食,亦可制成皮梅、话梅、梅干等多种蜜饯,还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之用。


梅在我国有四千年栽培史,它最大的价值就是供人们观赏。梅发源于四川,此外,广东大庚岭的罗浮山、杭州西湖孤山、苏州邓尉、无锡梅园、武昌东湖的梅岭,是我国赏梅胜地。
我国古人认为梅花“禀天质之至美,凌岁寒而独开”,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最高理想的象征。
梅花与松、竹同耐寒岁,结为至友。一些吉祥联多取此义入对。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梅花韵逸香清,见者无不喜爱。单只宋代,就有两位爱梅如痴的文人。一是宋伯仁,画家,有《梅花喜神谱》二卷,共写梅花百图,神态不同,都有标目,又各缀以五言绝句一首。一为林和靖,诗人,不娶无子,独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林和靖曾作咏梅诗多首,其中一首《山园小梅》被认为是咏梅之绝唱。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被称为“天下尤物”、“冰肌玉骨”,人们常将她比作天真纯洁的姑娘。元明杂剧小说以“梅香”为婢女的通称,如白朴《东墙记》云:“更有个小妮子,是小姐使唤的梅香,亦能吟诗写染。”
古时姑娘妆扮,“梅花妆”是一种公认的最漂亮的粉妆,只有纯洁高贵的姑娘才用“梅花妆”。“梅花妆”就是在额头上点五瓣梅花。这种习俗起于南北朝。据载,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有一天卧于含章檐下,有一朵梅花飘落到公主的额头上,成五瓣花状,揩拂不去。于是皇后建议把这形状留下来。从此以后,就有了这种“梅花妆”。
在“竹梅双喜”的吉祥图案中,画着竹、梅和两只喜鹊。其中,竹喻丈夫、梅喻妻子。这样的吉祥图案被用以祝贺新婚。
梅花岁寒开花,寒梅报春,预兆着吉祥喜庆,春联中就多取这种吉祥意义。如:


春夏秋冬春为首,
梅李桃杏梅占先。


一些吉祥图案也多表现这个主题。一幅画着喜鹊在梅枝上高鸣的图案,表示“喜报早春”。
梅花的五个花瓣,象征着吉祥神,春联中有这样的对子:


梅花开五福;
竹声报三多。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图案,即画着竹子和梅花,一些儿童在嬉戏。这种图案可以表示“梅花送子,青竹送孙”的吉祥意义。
☚ 桂、杏   菊 ☛

梅【同义】总目录


梅一枝春国香梅兄暗香疏影清客花魁木母状元花梅妻寄春君

梅楳,槑méi

❶ 树名,楠木。《诗经·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
❷ 果树名。也指其花或果实。《世说新语·假谲》:“前有大~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❸ 节候名。周密《癸辛杂识·壬日扦种》:“芒种后壬日入~。”

*楳;槑méi

C3B7
❶果树名。落叶乔木,种类很多。耐寒,初春开花,花色白、红或粉红等,分五瓣,有香气,叶子卵形,果实球状,未熟时青色,成熟后黄色,味酸,可食。
❷这种树结的果实。
❸梅树的花,也指腊梅花。
❹节候名。初夏时,江淮流域连续下雨,此时正值梅子成熟之时,故称这一段时间为“梅”或“梅雨时节”。
❺姓。

果实名

果实名

栗子:栗(霜栗;锥~) 河东饭
板栗:笃迦
橄榄:青子 青果 谏果 味谏 余甘(余甘子) 来子 霜果
枣子:枣(~仁;~核;红~;乌~;大~;酸~;仙~) 羊角(羊角树)木蜜 龙骨 鸡心 百益红 圣花儿
大枣:干枣 美枣 良枣
干枣:红皱
木瓜:护圣瓜 铁脚梨
菱角:菱(香~;角菱;乌~) 芰 薢茩蕨攗
核桃:胡桃 羌桃 播罗师
银杏果:白果 平仲
山楂:楂 山查 山樝 赤瓜 棠捄(棠捄子) 茅摣 猴摣
其他果子名:柑(柑子;~橘;~柑;广~) 柿(柿子;~饼;红柿) 椪 桔(桔子) 梅(梅子;杨梅;青~;黄~) 枳(枳实;枸枳) 椰(椰子) 棪 檨 檇 楙 楱 菠萝 佛手 木瓜 海棠 花红 韶子 香瓜 香橼 香圆 骊珠 霜椑 蓇葖
向日葵籽:雪末籽
霜后的柿子:霜柿

☚ 果的各部分   水果 ☛

梅花

梅花

梅(梅朵;梅英;梅华;梅兄;梅妻;寒梅;腊梅;蜡梅;雪梅;黄梅;黄梅花) 花魁 腊花 酥花冷蕊 疏香 艳魄 冰魂 玲珑 玉奴 玉面 香蜡 香雪 雪霙 九英 久客 寒客 奇友 寒英 黄姑 驿使 木母 一枝春 小黄香 寄春君 黄千叶 罗浮客 百花魁 暗香疏影 疏影暗香 桓伊三弄 冷蕊疏枝 冷蕊疏花 冷蕊暗花 冷香疏蕊 冷蕊疏枝
比喻梅花:冰魂雪魄 素魄冰魂 冰魄素魂 雪艳冰魂 雪魄冰魂
借指梅花:桓伊三弄
梅花的美称:玉妃 癯仙 清友 清客 状元花
浅黄色的梅花:缃梅
红梅花:红梅 朱梅
白梅花:玉梅 梅粉
盛开的白梅花:梅雪
独自开放的梅花:冷蕊孤芳 孤香冷艳 孤芳素艳
如海洋似的梅花:雪海

☚ 菊花   花的参考用语 ☛

梅mume

蔷薇科李属, 多年生落叶果树,小乔木。学名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起源与分布 梅原产中国四川和湖北交界的山岳地带。中国台湾合欢山二櫃、新竹亦有梅的野生种。中国栽培最早,如《诗经·召南》中记载“摽有梅, 其实七兮……顷筐暨之”,意思是落下来的是梅子, 在树上的果实还有十分之七……用筐取之;其后《山海经》、《尔雅》等古籍中,均有关于梅的记载。梅在中国至少已有3 000年的栽培历史。梅自古传入日本和朝鲜, 日本在奈良时代已盛行栽培, 现在食用梅甚多。梅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西南、华南和台湾等地, 长江以北分布较少。世界上除中国外, 仅限于日本和南朝鲜; 欧美栽培甚少, 且仅供观赏。
特征与特性 梅品种类型不同, 但形态特征、结果习性等有共同特点。
形态特征 树冠开张或圆头形。树皮粗糙, 灰绿而带黑色。新梢绿色,向阳面有时暗红色。叶卵形,基部楔形,长4~10厘米, 先端细长而尖, 呈燕尾状, 叶缘有细锐锯齿, 叶面和叶背均有柔毛, 或仅生于叶背中脉上; 叶柄短, 圆筒状。花先叶开放, 两性花, 花梗极短, 花白、淡红或红色,有芳香,单瓣的通常5瓣,也有6~7瓣, 重瓣和半重瓣的有25~30瓣; 雄蕊40~70, 雌蕊通常1, 重瓣品种有2~3个, 变种的品种有3~7个: 常有雌蕊退化或发育不完全的不完全花; 萼片5, 带绿红色、绿色或红色。果实球形或椭圆形;淡绿或黄色, 向阳面有些品种呈淡褐或深红色; 缝合线浅;粘核,核表面有小浅凹点(见图)。生长结果习性嫁接树2~3年开始结果, 实生树5~7年开始结果, 10~15年进入盛果期,株产可达50千克以上( 450株/公顷),50年以后渐衰。寿命长,有100年以上的老树。极短果枝(长度在3厘米以下)的完全花百分率较高, 结实力也较高, 结果当年发出的枝弱,寿命短,特别是1厘米以下的枝常在结果后枯死; 短果枝(3~10厘米)的完全花百分率最高, 结果力也最强, 结果当年能再抽生短果枝连年结果, 是梅树的主要结果枝类; 中果枝(10~20厘米)的完全花百分率较高, 结实力不如极短果枝, 结果当年能再抽生结果枝; 长果枝(20厘米以上)的完全花百分率低, 结实力差。腋芽如系单芽, 可以是叶芽或花芽; 如是复芽,多为2~3个,由花芽和叶芽组成。隐芽寿命较长且易萌发, 因此容易更新复壮, 也是梅树长寿的一个主要原因。


1.花枝; 2.果枝; 3.果纵剖面


物候期 在浙江一带,12月中旬花芽开始膨大,翌年2月中旬始花, 2月下旬至3月上旬盛花,因年份不同,花期变幅大, 可相差40天; 4月初展叶, 4月上中旬抽梢,老弱树4月中旬、幼树5月中旬达生长高峰,6月中下旬新梢停长,一年可抽梢1~3次, 11月下旬落叶。果实生长可分3个时期: 第一期迅速增长期, 约在4月中下旬;第二期缓慢增长期或硬核期,约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三期迅速增长期或熟前增长期,特别是熟前7~10天增长极快, 而逐渐成熟。7月上中旬花芽开始形态分化。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梅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 年平均温度13.7~23℃的地区,可经济栽培。花器在-6℃以下受冻,幼果期在-3℃以下发育受阻, 盛花期的适宜温度为10~15℃。喜夏湿地带。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必须排水良好,土壤深厚。坡地以南向或东向为好。上壤pH值5.5~6.5为宜,4.5以下和7.5以上则生长显著差, 甚至枯死。
主要品种 分为白梅、青梅、花梅3类。
白梅类 果实未熟时绿色, 将熟或全熟时为黄白色,质粗, 味苦, 核大, 品质最劣, 制梅干用。5月上中旬成熟, 现栽培很少。品种有浙江杭州超山的大白头梅、广东潮安官塘的太公梅等。
青梅类 果实未熟和将熟时均为绿色, 完熟为黄绿色,果实横切面为圆形, 品质中到上, 宜制糖青梅、青梅酒、丰产性不如花梅类。多在6月上旬成熟。品种有浙江肖山的细叶青梅、大叶青梅、余杭的升箩底梅, 江苏吴县的大青梅、小青梅, 湖南沅江的铜绿梅等。
花梅类 果实未熟时绿色,但向阳面已有红晕,将成熟或完熟时红色程度加深为紫色,有时占全果面2/3,果实横切面为椭圆形, 品质中到上, 宜制话梅等, 比青梅类丰产稳产, 但抗病力较差, 且熟前易裂果, 多在6月中旬成熟。品种有浙江余杭的小叶猪肝梅、大叶猪肝梅、叶里青梅, 江苏吴县的大红花梅、小红花梅, 湖南沅江的胭脂梅等。
栽培技术要点
繁殖 方法有实生繁殖和嫁接繁殖, 以嫁接繁殖为好。砧木用梅或桃。❶梅砧初期生长快, 但始果年龄比桃砧迟1~2年, 嫁接亲合力强, 苗木生长旺, 寿命长,病虫害较少, 耐涝力较强, 所结果实品质好,果汁较多。但木质部较硬, 嫁接操作比桃砧难。
❷桃砧初期生长较快,结果早1~2年。但嫁接亲合力较弱,栽植时必须将嫁接口埋入地下并培上,促使接穗生根,形成两层根。如3年生梅树未发生自生根, 就会出现下细上粗现象,即砧木比接穗细, 4~5年以后生长衰弱,以至树势衰老, 产量降低, 寿命短。形成两层根的方法是利用梅自生根和桃砧的优点,克服两者的缺点。春季萌芽前进行切接,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嵌芽接或T字形芽接。因伤口愈合慢, 接活后至少需经1个月去绑缚物。
栽植 可零星也可成片建园。应选择肉厚、核小、完全花百分率高、丰产、抗病虫的梅品种栽植。梅多数品种自花不实,必须2~3个品种混栽。一般采用3~5米×4~6米的株行距,于落叶后12月早栽为宜。栽后注意防旱, 对翌年春未能及时萌芽生长的树, 须重剪至活着的部分。否则会继续向下枯干致死。
整形修剪 梅喜光, 常用自然开心形。幼树整形时, 由于枝条节间短, 要及时选出后补主枝, 使层内距离拉大, 枝条尖削度小; 主枝开张角度以40~45度为宜; 延长枝剪留长度一般为50~60厘米, 过长易下垂。轻剪长放易形成结果枝。对中、短果枝和极短果枝, 一般不短截; 长果枝修剪同发育枝。修剪时, 以结果枝组作为一个单位来进行, 每年更新衰老结果枝组, 利用隐芽萌发的发育枝, 经过轻剪长放培养为新的结果枝组。在树冠内,从发育枝起,各部位配置1~5年生不同枝龄的结果枝组, 并使之成为一组, 每年更新和培养, 使枝组保持稳定数量和强的结实力。由于隐芽极易萌发, 故4月至5月必须反复进行抹芽。大果型品种,可在第二次落果结束后立即进行疏果。6月至7月采收后进行疏枝。
土壤管理 首先要管好表层土。幼树时行间实行间作,可种豆类等矮秆作物; 4年后, 以行间生草或种绿肥作物、旱季树盘覆草的管理方法为好。梅树对土壤水分反应敏感,特别在7月至8月高温干旱季节,如土壤缺水, 叶片易萎蔫, 严重的甚至落叶, 要注意防旱。梅是需钾量高的果树, 年施用量应比氮肥多20%左右。
病虫害防治 ❶球坚介壳虫。危害幼枝。人工刮除或冬季喷5%柴油乳剂;若虫发生盛期喷0.2~0.3度石硫合剂或马拉硫磷乳剂1 000倍。
❷蚜虫。危害嫩梢和叶片。展叶初期喷有机磷剂, 2~3次。禁用乐果乳剂。
❸梅叶炭疽病。能引起早期落叶。发病前用多菌灵;托布津或0.3~0.4度石硫合剂防治。
❹膏药病。寄生于树皮, 削弱树势。刮除菌丝膜、喷涂5度石硫合剂。
❺黑星病(又名疮痂病, 黑点病)。主要危害果实。清除病源。花前(用5度), 展叶后(用0.3~0.4度)喷石硫合剂, 或用代森锌, 托布津防治。
采收 根据加工用途确定采收期。制糖青梅、青梅干用的, 在核刚硬化的嫩梅期采收, 江浙一带约在5月15日至20日之间的3天内采完;制话梅用的,在果实绿色刚褪而尚未转黄时的青梅期采收, 约比嫩梅期迟6~7天; 制乌梅、梅泥用的, 要待果实全面发黄变软完全成熟时即黄梅期采收。有条件地区可分期采收,以提高产量。采收方法以手摘为好。
经济价值 梅果营养价值高, 是果品加工的良好原料, 可制成多种加工品, 如青梅酒、梅酱、蜜饯梅、糖青梅、话梅、陈皮梅、酸梅汤等都是传统食品。此外,也是糕点和糖果的调味品。在医药上用途也很广。乌梅有止咳, 止痢, 解酒毒, 治反胃、噎膈等功效。梅醋可作为媒染剂, 经久不褪色。花供观赏, 是优良的园林树种, 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梅树栽培容易, 结果早, 适于中国长江以南丘陵山地发展。

梅Japanese apricot,mume

Prunus mume (Sieb.)Sieb. et Zucc.,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2n=16,24。原产中国四川、湖北等省山区,栽培历史悠久。长江流域及以南栽植最盛。树姿开张,常有枝刺,小枝细短,多绿色。芽小,每花芽内含一花,隐芽寿命长。叶阔卵形,先端尾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锐锯齿,幼叶被短柔毛。花白色、粉红或红色,有芳香。核果近圆形,被毛,黄绿色,有时红色;未熟果味酸汁少,枸橼酸含量高。黏核,核卵圆形,两侧稍扁,密布小凹点。分花梅和果梅两类。花梅为观赏树。果梅以采果为目的,又分青梅、红梅和白梅3种,主要供加工用,也可药用。喜光,适生于暖湿气候,春寒较长地区花及幼果易受冻。多用嫁接繁殖。

梅花

中国的节令。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芒种至小暑连续的阴雨时期。一般芒种后逢丙日入梅,小暑后逢未日出梅。入梅时间为公历6月6日至15日,出梅时间在7月8日至19日。雨期约持续一个月,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20%~30%。


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别名春梅、干枝梅。中国原产的果树和观赏植物。3000多年前就栽培果实供作果品、药用和调味品。公元710~784年传入日本,1878年传入欧洲。树高4~10m,常具枝刺,干枝褐色,小枝绿色。单叶互生,叶广卵形,长4~10 cm,叶柄长0.5~1.5 cm。叶片卵圆至宽卵圆形,缘有细锐锯齿。花生叶腋,小枝、每节有花1~2朵,花瓣5片、萼5枚,核果,种子1粒。中国的品种分果梅和花梅2大类。果梅又分白梅、青梅和红梅3种,花梅分真梅系和杏梅系2类。观赏梅类花色白、淡绿、粉红、红等,多数重瓣,味芳香。为便于生产研究,梅花划分为枝直立或斜生的直脚梅,枝下垂的照水梅、枝干扭曲的龙游梅和枝叶似杏的耐寒性强的杏梅。品种总数200多个。梅开花从南往北,12月至翌年4月,果熟期5~7月。梅花耐寒傲雪,芳香长寿,历代歌颂,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人们心目中的国花。野生梅广布长江流域和西南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林区。春花时节林区可看到散生或成片的梅树的自然景观。中国古代用梅果作调味食品,是祭祀、烹调和馈赠的佳品。各地都保留不少的大果果梅品种。梅花古来供作观赏,梅花不畏寒雪,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文化源远流长。梅花是武汉、南京、苏州、嘉义等城市市花。

011 梅

蔷薇科。落叶乔木。小枝细长,绿色。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叶柄顶端有两腺体。花多为白色和淡红色,有清香。花期最早,在群花之前,故被称为“百花之魁”。我国自古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核果球形,未熟时青色,成熟时黄色,味极酸。加工用的梅果常在未熟前采收,依采收时果色不同可分白梅(青白)、青梅(绿色)、花梅(带红色)等型。性喜光,好温暖,不畏寒冷,喜干燥,忌潮湿,对土壤适应性强。寿命亦长,湖北黄梅县有1株1600多年前的晋梅,现仍开花;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有1株隋梅.其树龄也有1200多年。梅原产我国四川、湖北。栽培历史3000年以上。约500多年前,由我国传至朝鲜,后又东渡日本,到1878年输入欧洲,1908年由日本传至美国。现已遍布全世界,为著名观赏花木。品种已达230多个。多用嫁接、播种繁殖。鲜花可提香精,干、花、叶、根和核仁皆可入药。根、花能活血解毒;果有收敛止痢、解热止咳、驱虫之功效。亦可制梅干、青梅、话梅、乌梅、果酱、蜜饯等;也可做糖果、饮料的添加物;可制酸梅汤。木质坚硬,可雕刻工艺品。

☚ 芍药   山茶 ☛

梅meiPrunus mume

双子叶植物,蔷薇科,李亚科。落叶乔木。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密锯齿,叶柄顶端有2腺体。花先叶开放,单生或两朵齐出,萼筒钟状,花瓣多为白色或淡红色,味香。雄蕊多数,离生,心皮1。核果球形,两边扁,有沟,味酸。核有蜂巢状孔穴。性喜温暖湿润,对土壤适应性强。原产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多用嫁接、种子繁殖。依采收时果色不同,可分为白梅(青白色)、青梅(绿色)、花梅 (带红色)等类型。果供食用,可制蜜饯和果酱等。未熟果加工成“乌梅”入药和作饮料。并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 枇杷   李 ☛

梅Mei

蔷薇科。落叶乔木。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密锯齿;叶柄长约1厘米,近顶端有2腺体。花1—2朵,直径2—2.5厘米,几无柄;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味香;雄蕊多数;心皮1。核果近球形,有沟,直径2—3厘米,黄色或黄绿色。原产我国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四川、云南为多,东至台湾,均有野生。梅在中部和南部早春露地开花,在北方早春户外易受冻害,仅能在温室内开花。梅分花梅与果梅两大系统。花梅品种达300多个,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现多数人赞成选梅花为国花。果梅花后结果可供食用,为制梅干、乌梅、盐梅、梅醋、梅精、梅酒的原料。梅子还可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虫功效。

☚ 桃   杏 ☛

梅Prunusmume

双子叶植物,蔷薇科。原产我国的落叶乔木。树龄最长,现仍生存有千年以上的“寿星梅”。花开放时,有清香,为著名的观赏树。核果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一般呈黄色,味极酸。加工用的梅果常未熟前采收,依采时果色不同可分白梅(青白色)、青梅(绿色)、花梅(带红色)等类型。青梅上市最早,品质优良,适于鲜食,也可制成色泽青绿的“青梅酒”,味美醇香,或加工成糖汁脆青梅,酸甜爽口,开胃生津,增加食欲。制糕点使用的“青丝”,也是用青梅干制成的(有的地区用青杏代替);花梅果大,黄中泛红,上市最晚,是加工制成“陈皮梅”、“盐渍梅”、“奶油话梅”的果梅;白梅是熟于青梅、花梅两者之间的果梅。没有成熟而采下的梅果,经过加工熏制后的“乌梅”,不仅是制作“酸梅汤”的传统原料,也是传统中药,可用治久咳不止、安胃、驱蛔虫的作用。此外还有促进胆囊收缩、胆汁排出的功效。梅性喜温暖湿润,对土壤适应性强。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 李子   山楂 ☛

梅楳、槑méi

❶落叶乔木,花瓣五片,颜色有红、粉红、白色。盛开于冬春寒冷季节,果实球形,味酸,可吃。
❷蜡梅,落叶灌木,冬季开花,黄色富香气,花可入药。
❸姓。

梅méi

《本草纲目》果部第29卷梅(523)。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梅,参见“白梅”、“ 乌梅”条。

果木名。西汉长安上林苑植物之一。蔷薇科。落叶乔木。加工用之梅果于未熟前采收,依采收果色可分白梅(青白色),青梅(绿色)、花梅(带红色)等类型。性喜温暖湿润。多用嫁接、播种繁殖。乌梅供药用和饮料用。原产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西京杂记》所载上林苑名果异树中有:“梅,七:朱梅、紫蒂梅、紫华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 棠   枇杷 ☛

梅[楳、槑]méi

❶ {植} (落叶乔木) plum; mumeplant; prunus mume: ~ 干 prune
❷ (梅花) plum blossom
❸ (梅子) plum
❹ (姓氏) a surname: ~ 杰 Mei Jie
◆梅毒 {医} syphilis; verole; 梅花 plum blossom; [方] wintersweet; 梅花傲雪 (like red) plum blossoms defying frost and snow; 梅花三弄 Three Stanzas of Plum-blossoms; the melody “Plum-blossom in Three Movements”; 梅花形 quincunx; 梅树 prune tree; 梅子 plum

plum


Japanese plum

果名。《说文》作槑,像子在木上形。梅种繁多。《西京杂记》记: 汉武帝修上林苑,各地贡献的梅有侯梅、朱梅、紫花梅,同心梅、紫梅、丽友梅。果实味酸,立夏后熟。生者青色,叫青梅;熟者,黄色,叫黄梅。可做调料,亦可蜜渍后食。《三国志·孙亮传》记: 孙亮曾使黄门至中藏吏处取蜜渍梅。

梅1797—1871Samuel Joseph May

塞缪尔·约瑟夫·梅。牧师、改革家。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81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时接受了唯一神教义。1822年起先后在康涅狄格的布鲁克林、马萨诸塞的南锡楚埃特、纽约的锡拉丘兹教会供职。赞成武斯特的和平思想。1826年在康涅狄格州组织温德哈姆和平协会,支持男女平等,反对奴隶制,主张实行普遍义务教育。曾是马萨诸塞州反奴隶制协会秘书,其住处是地下铁道的“车站”。毕生致力于宗教的改革,并热心支持慈善事业。

梅1909—1994Rollo Reese May

美国心理治疗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领导者之一,美国存在心理学和存在心理治疗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生于俄亥俄州的艾达镇。早年学习绘画,毕业后到欧洲旅游和创作绘画,结识阿德勒,将兴趣转向心理学。回到美国后,先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任学生心理咨询员,不久被纽约联合神学院录取。1946年私人开业从事心理咨询。194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怀特学院研究员,1958年任该院院长。曾兼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并历任美国心理治疗与咨询学会主席、存在心理学与精神医学学会会长、纽约心理学会会长。提出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体系,包括存在分析观、焦虑理论、爱与意志理论、人格理论以及存在心理治疗。主要著作有《人寻求自我》(1953年)、《存在心理学》(主编,1961年)、《存在心理治疗》(1967年)、《爱与意志》(1969年)。

☚ 纳丁   冈布里奇 ☛

梅méi

妻鹤子

❷ 妻子鹤|青竹马|说止渴|望止渴|盐相成

金文;金文;又從某作篆méi

[木(樹,意符)+每(聲符)→梅(《説文》:“梅,柟(nán)也,可食。從木,每聲。楳,或從某。”梅,薔薇科,落葉喬木。先花後葉,花白、粉紅、紅,少數呈淡緑色。有清香。性耐寒,早春開花。梅的本字爲“某”。梅是我國人民早在周代以前由野生杏,經馴化而成。戰國墓、秦墓中發現“梅核”足以證明。數千年來,梅已成爲备受我國人民喜愛的觀賞植物。今南京中山門外梅花山,梅花萬株,品種數百,春節過後,一片梅海,四方遊客,紛至遝來。梅子未熟色青,稱爲“青梅”,既熟色黄,入口先酸後甜,滿嘴生津,終生不忘,所以有“望梅止渴”之説。梅易落果,集之,製成“烏梅”,是一味中藥。姓。)]
《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三兮。”(青梅紛紛墜落,枝頭僅剩三分。”
[唐] 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注:這就是青梅竹馬成語的由來。)
[宋] 賀鑄《青玉案》:“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黄時雨。”(注:一川,遍地。風絮,隨風飄揚的柳絮。梅子成熟於農曆四、五月間,正是多雨季節。這就是“梅雨”一詞的由來。)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梅》:“梅,花開於冬而實熟于夏,得木之全氣,故其味最酸,所謂曲直作酸也。”

梅楳;槑méi

(11画)

【提示】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捺改点。

*梅〔楳 槑〕méi

11画 木部 
(1) 落叶乔木,耐寒,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有多种颜色,味香。果实叫梅、梅子或酸梅,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为黄色,味酸,可吃。
(2) 节候名。初夏时节,江淮流域的雨季较长,正值梅子黄熟时期,所以称这一时期为梅或梅雨时节。

梅()


史梅兄作且辛簋,殷周金文集成3644,西周晚期
史楳(梅)兄作且辛寶彝。
按: 同 《説文》 或體。

古璽彙編3625,戰國
耿楳(梅)。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136,西漢
脯栂(梅)一笥。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遣策109,西漢
楳(梅)十

漢印文字徵
梅陶。

高盛墓碑,東魏
調律吕於專琴,厝鹽梅於濟水。

鄭公妻宋練墓誌,唐
標梅之實,得乎時也。
《説文》: “梅, 枏也。可食。 从木每聲。 , 或从某。 ”
果木名, 其初文只作“某”, 如《包山楚簡·遣策》簡255“(蜜)某(梅)一”。 金文增“木”作“楳”。 馬王堆漢墓帛書中還可以从母聲。 漢代以後習慣从每聲。

☚ 枏   杏 ☛

梅楳槑méi

西周金文是形声兼会意字。从木在上,下从某,某亦声。或上下从木,从口,西周甘与口字通。口字中含一即甘字。甘字也常不带一横作口。象树木果实形。某楳(梅的别体)韵变如(不)否杯、某煤媒、剖倍例。它是落叶乔木,花有白、红等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味酸。小篆以后隶楷等作梅,从木,每声。小篆也保留了楳的别体。中古又作槑,口即甘之变形,也象果树林形。

梅★常◎常


méi形声,从木,每声,本义为楠木,假借为一种落叶乔木、这种树木的花或果实、姓等。

隶méi

【析形】金文字形为会意字,从木,从甘,表示木所生甘果梅子。后世借从木,每声的“梅”为之。
【释义】《说文》:“酸果也。”本义指落叶乔木梅树,花凌寒开放,果实酸甜。由梅花凌寒开放的特性,与经冬不凋的松、竹习称为“岁寒三友”,历代文人多有吟诵。[望梅止渴]梅甘酸,想象中可以解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Bronze Ins criptions it is formed with the parts: 木(mù,wood) and甘(gān,sweet) meaning the sweet fruit of trees. Later, the character 梅(木 is ideogram and 每 is phonetic sign) referred to this meaning.
【original meaning】 Deciduous plum—trees. Its flowers bloom in the snow and the fruit are sour and swee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9: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