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导联orthogonal lead
1956年Frank导联体系提出,直至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公认为是一个较为科学理想的心电图导联体系,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广泛应用微机,更可显示其优越性。 正交心电图通常采用Frank体系,但普通心电图机也可通过双极导联分次模拟描记。如将Ⅰ导联的正、负极分别置于左、右腋中线第4肋间,构成X导联;将正极置于左下肢,负极置于胸骨柄,构成Y导联;将正、负极分别置于V2及其背部对应点,构成Z导联。 Frank导联体系X、Y、Z 3个轴互相垂直,最能全面地反应空间心电向量。在诊断心肌梗死方面正交导联较常规导联优越。另外,正交导联可定量地分析心电图的电压而不受心脏位置的影响。左心室肥厚心电向量主要向左后增大,因此RX+RZ是反映左室肥厚的最早指标,并可确定肌肉重量。也有人发现心电图R波振幅与射血分数明显相关;而正交心电图R波振幅对射血分数相关性更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