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承旨 殿前承旨官名。宋代初置。后改三班奉职。掌宣敕命。《续资治通鉴·宋纪·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正月) 乙酉,置内殿崇班、左右侍禁,改殿前承旨为三班奉职。” ☚ 殿中御史 殿幄郎君 ☛ 殿前承旨官名。五代时置,为侍值殿廷之官,掌承传诏命。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改名为殿直。 殿前承旨官名。宋初为三班祗应使臣,多以贵族子弟、豪门、侥幸者充。淳化二年正月十四日,改名为三班奉职(《长编》卷22丁酉、卷32乙酉)。
简称与别名❶承旨。《长编》卷22丁酉:“国初以供奉官、殿直、承旨为三班。”《石林燕语》卷8:“国初,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有殿前承旨班。” ❷司徒。假借称。《宋会要·仪制》5之4:“淳化元年四月,国子祭酒孔维言:‘窃见中外文武官称呼之间,多或假借,殿直、承旨差出,须邀‘司徒’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