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其名曰鰈。《尚書中候》: “今比目之魚不至。” 鄭玄注: “比目魚,東方異氣所生,其名曰鰈。”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脊椎部 > 無鱗 > 比目魚 比目魚 bǐmùyú “鰈”、“鰨”、“鰜”、“鮃”等魚類統稱。扁平而闊,成長後兩眼逐漸移至頭部的一側,平卧在海底,古人以爲須兩兩相並始能游行實誤。《吕氏春秋·遇合》:“凡遇合也時,不合,必待合而後行,故比翼之鳥死乎木,比目之魚死乎海。”《爾雅·釋地》:“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史記·封禪書》:“東海致比目之魚。”三國魏·徐幹《室思》詩:“故如比目魚,今隔如參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四·比目魚》:“比,並也。魚各一目,相並而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