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好(hào):喜爱,爱好。恶(wù):厌恶。百姓所爱好的,自己也爱好;百姓所厌恶的,自己也厌恶。《礼记·大学》:“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例】耐心地、认真地听听群众的“牢骚”、“怪话”,然后“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彻底改变那种“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的做法,就可以使自己永远保持同群众的血肉关系。(吕企才《莫因“牢骚”恼不休》)【提示】“好”在这里不读hǎo;“恶”在这里不读è。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好(hào):喜爱,爱好。恶(wù):厌恶。百姓所爱好的,自己也爱好;百姓所厌恶的,自己也厌恶。《礼记·大学》:“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例】耐心地、认真地听听群众的“牢骚”、“怪话”,然后“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彻底改变那种“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的做法,就可以使自己永远保持同群众的血肉关系。(吕企才《莫因“牢骚”恼不休》)
【提示】“好”在这里不读hǎo;“恶”在这里不读è。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好(hào): 爱好。恶(wù): 厌恶。人民所爱好的,自己也爱好;人民所厌恶的,自己也厌恶。指执政者考虑事情,应以人民的意志为标准。语出《礼记·大学》:“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例] ~。用人允合平天下章之旨矣。(元·陈栎《历试卷·经疑》)|故善治天下者,必上承天命下顺人心。~。盖人情莫不欲富寿安逸。(明·桂彦良《上太平治要十二策》)|耐心地、认真地听听群众的“牢骚”、“怪话”,然后“~”。彻底改变那种“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的做法,就可以使自己永远保持同群众的血肉关系。(吕企才《莫因“牢骚”恼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