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浇筑混凝土亦称水下混凝土,在干地拌制而在水中浇筑和硬化的混凝土。此法施工可以省去因造成干地施工条件而进行的一些工作,如基坑排水、防渗、做围堰等。沉井封底、钻孔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浇筑等经常应用。对水下浇筑的混凝土有下述要求: 和易性好、流动性保持能力好,泌水率小、有一定的容重。水下浇筑混凝土常用的方法有: 导管法、泵压法、柔性管法、开底容器法、倾注法、装袋叠置法等。 导管法是应用最多的一种,它是通过插入水中的不透水金属导管浇筑混凝土。施工时,浇筑入导管内的第一批混凝土拌合物,能否在隔水条件下顺利到底仓底,并将导管底埋入混凝土内一定深度是顺利施工的关键。为此,浇筑前用吊绳将圆球形的吊塞悬吊在承料漏斗下面的导管内,随着混凝土浇筑面下滑,待导管内混凝土达到一定数量时剪断吊绳,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迅速冲出管口并将管口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30cm。随后边浇筑混凝土边提升导管,管底始终埋入混凝土内,直到混凝土达到设计标高。根据导管的有效作用半径布置导管,要使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保证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浇筑到设计标高。 水下浇筑混凝土的体积大时,将导管与混凝土泵结合使用便形成泵压法。水下浇筑薄层混凝土时,宜用柔性管法,能保证质量并得到规则的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