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灌木 > 水蠟樹 水蠟樹 shuǐlàshù 木名。因多生水邊且可放養白蠟蟲,故名。木犀科。落葉灌木。葉橢圓形。圓錐花序常下垂。核果近圓形,黑色。供觀賞。分佈於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湖南、陝西、臺灣等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一·蟲白蠟》:“又有水蠟 葉微似榆,亦可放蟲生蠟。”《通雅·植物》:“自陳嘉謨以女貞為蠟樹,而時珍因之。不知今江南北放蠟者曰水蠟樹,常種之池塘堤上,根可固堤又易生,冬落葉,非若冬青之不凋也。” 水蜡树border privetLigustrum obtusifolium Sieb.et Zucc.,又称水蜡。木樨科,女贞属。落叶灌木,高2~3 m。幼枝有毛。叶对生,窄椭圆形至矩圆形,长3.5~7 cm,叶下面有短柔毛,沿脉尤密。圆锥花序常下垂,有毛;花两性,4出数;花冠筒较花冠裂片长;雄蕊2。核果椭圆形,长约7 mm,熟时黑色。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陕西等省。喜光,耐寒。为园林绿化树种。果实含油率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