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叹 永叹长声而叹,长叹。《邶风·泉水》四章:“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毛《传》:“所出同,所归异,为肥泉。”郑《笺》:“兹,此也。自卫而来所渡水,故思此而长叹。”马瑞辰《通释》: “诗义盖以肥泉为异流,兴女之各嫁一方。然泉虽异归,终入于卫,女子有行,遂于卫诀,又泉水之不若,故思之滋叹耳。”《小雅·小弁》二章:“假寐永叹,维忧用老。”朱熹《集传》:“不脱衣冠而寐曰假寐。至于假寐之中而不忘永叹,忧之之深,是以未老而老也。”《大雅·公刘》二章:“既庶既繁,既顺既宣,而无永叹。”毛《传》:“宣,遍也。民无长叹,犹文王之无悔也。”郑《笺》:“民既众矣,既多矣,既顺其事矣,又乃使之时耕,民皆安今之居,而无长叹,思其旧时也。”马瑞辰 《通释》: “宣之言 ‘通’ 也、‘畅’也,言民心既顺其情,乃宣畅也,故下即言‘而无永叹’矣。诗五章乃言授田之事,不得训‘宣’为时耕也。永叹,长声而叹。” ☚ 永号 永矢 ☛ 永叹yǒng tàn长叹。《抽思》:“独永叹乎增伤。” 永叹长久叹息。《诗经·大雅·公刘》:“既顺乃宣,而无~。” 叹息程度 叹息程度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的唉声叹气:长吁短叹 长嘘短叹 长吁短气 短叹长吁 浩叹长吁 没有什么忧虑而故意长吁短叹:无病呻吟 无故呻吟 仰面朝天长长地叹息:仰天长叹 大声长叹,深深地叹息:太息(长太息) 高声叹息:噌叹 长叹,大声叹息:浩叹 深长地叹息:长叹(慨然~) 长吁 长欷长喟 长嗟 长息 流叹 永慨 啸叹 累息 绵叹 出声长叹:杨息 因有感触而深深地叹气:喟然长叹 伤感长叹:嗟吁 拍打胸口长声叹息:抚膺长叹 拊膺长叹 长久叹息:永叹 成天欷歔地叹息:朝欷暮唶 不尽的叹息:余叹 ☚ 叹词 感慨 ☛ 永叹yǒng tàn长声叹息。《后汉书·孝和帝纪》:“寤寐~~,用思孔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