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江城梅花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江城梅花引 江城梅花引又名《江梅引》、《四笑江梅引》、《摊破江城子》、《梅花引》、《西湖明月引》、《明月引》。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录宋王观词。《词律》卷二谓,此调“相传为前半用《江城子》,后半用《梅花引》,故合名《江城梅花引》,盖取(李白诗)‘江城五月落梅花’句也。”《词谱》卷二一谓,此调有三体:一体为换头句藏短韵者,以宋程垓“娟娟霜月冷侵门”一首为正体,双调,八十七字,上片八句四平韵一叠韵,下片十句六平韵两叠韵。一体为换头句不藏短韵者,以宋吴文英“江头何处带春归”一首为正体,双调,八十七字,上片八句六平韵,下片十句七平韵。一体为平仄韵通叶者,以王观“年年江上见寒梅”一首为正体,双调,八十七字,上片八句五平韵,下片十句三仄韵三平韵。 ☚ 江月晃重山 安公子 ☛ 江城梅花引黄花和我满头霜。怕重阳,又重阳。不分早梅还与斗寒香。老去看花如雾里,被花恼,总断肠。 断肠断肠苦参商。夜已长,天已凉。一叶一叶落不尽,悲似潇湘。那得罗浮清梦到兰房。明月笑人眠太早,飞去也,影徘徊,尚半床。 屈大均的这首词没设题,从意境上看,是重九咏菊藉以怀人的作品 。从开头第一句和第五句,可知当是晚年之作。因为这两句清楚地说明已是“老去”满头白发的年龄。上片前三句点明时间节季,就是重阳节即九月九日重九,天气已经凉爽,菊花傲霜开放的时候。第四句又加深一层说,不单是菊花,还有不安分守己的早梅,也一同冲着寒气竞相散发着馨香。因为一般梅花是在冬季开放的,南方早梅却不按时令早在深秋就开放了,所以说它“不分(去声)”。下四句是由物及人,并进一步说明作者自己已经是老年人了。老眼昏花,如在雾里看花一样。这是由杜甫诗句“老年花似雾中看”脱化而来; 而且在这时候总要引起令人肠断的惆怅。为什么会引起这种愁绪呢?下片第一句就说明这一点: 这是因为生离死别的人,就如同“参”(读shēn)和“商”两颗星宿,此出彼没,永远不得相见一样。这也是从以下杜甫两句诗中脱化出来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虽然这里谈得很含蓄,没说怀念的是什么人,但从后一句“一叶一叶落不尽”,对照前述两首“悲落叶” 《梦江南》来看,很可能还是王氏华姜或是王、黎两位配偶。潇湘有屈原、大舜和二女的故实,是最易引起愁怀的地方,所以又用了 “悲似潇湘”的比拟字句。接着引用了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来自我慰藉。怎样能像罗浮仙女那样在梦里相会呢?“罗浮清梦”是《龙城录》中记载的一个故事:“隋开皇中,赵师雄游罗浮,日暮,于林间酒肆旁舍,见美人淡妆素服出迎。师雄与语,言极清丽,芳香袭人。与之叩酒家共饮,一绿衣童子歌舞于侧。师雄醉卧,久之,东方既白,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日落参横,但惆怅而已”。罗浮山在广东增城县,先生屡至罗浮山。最后四句却是以澹泊清空语句作结。这是符合老年人心情的。明月半床,却只能是照人无眠(苏轼词句: “低绮户,照无眠” ),更觉一往情深。 江城梅花引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别后炎凉时序改,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 徘徊、徘徊、渺予怀,天一涯,水一涯。梦也、梦也,梦不见、当日裙钗。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明岁君归重见我,应不是,别离时,旧形骸。 读完这首词,感到一股深挚怀友之情扑面而来。“千里寄书”,切题中“接云姜信。”云姜姓许,宰相阮元子阮福之妻,与妹云林,俱为顾春挚友。云姜因染疾,回阮家原籍仪征(今属江苏)疗治,寄信顾春,因有此词。 杜甫《述怀》诗: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言因战事离乱,十个月而未得家中复信; 盼消息之来,而又畏消息之来。这首词开头四句似即从杜诗脱化而来。作者思念云姜至切,及至接到云姜的信,反而矛盾起来: 快些开吧,又“不知书中安否”、病情如何,因而迟疑猜畏,未敢就开。俞陛云《诗境浅说》云: “凡咏寄书者,多本于性情。”顾春词正是直抒性情,捕捉了接信瞬间那种特定环境中欢欣与忧虑交织的心态。一“快”一“慢”,表现出深藏于心中矛盾情怀的律动,那种深切关怀友人命运的情感的跳荡。“别后炎凉”,意关两端,既点出时序的更替自夏入秋,又寓意世事的变幻莫测。在一般情况下,接友人来信,总是令人欣慰的,只有关系友人命运的事情,才会出现“费疑猜”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这种对人的特定环境中典型感情的开掘是很真实、很深刻的。卢纶《别钱起》诗: “离心自惆怅,车马亦徘徊。” 陈师道《和三日》: “更恐明年有离别,折花临水共徘徊。”过片处连叠“徘徊”,又与上片结句“自徘徊”连环回叠,把南北阻隔、别情离恨全都外化在三个似乎连续的“徘徊”的动作上,音节极具咏叹感。更妙在紧接着“渺予怀”三字,“渺”,使动词;使余怀感到渺茫。暗用苏轼《前赤壁赋》中“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句意,寄托着对千里江南的友人无限相思眺望之苦。故云“天一涯,水一涯”,也即“天各一方”之意。下面转写夜间不寐,希望能在梦中相见,可是偏偏“连梦也一个不来”。从白昼思至深夜,又从夜晚想到白天。思之至切,有时更会长久伫立在碧空底下发呆。一个“凝”字不仅写出伫立之长久,而且作者凝神远思的神态也可感可触。韩偓《秋郊闲望有感》:“枫叶微红半有霜,碧云秋思满吴乡。”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碧云”所指都是秋空景色,给人一种浓重的萧瑟悲凉感。同时,照应了上片“别后炎凉”,自夏入秋,又与云姜离京返仪征“吴乡”相关合。这里一个“徘徊”眺望,一个“凝伫”念远,写尽作者深挚思友的情感心态,可谓“词中有我”。古人《落花》诗云: “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上片说“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这里又说“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一个是接信瞬间忧喜交加的矛盾心情; 一个是日思夜梦不得相见的苦痛怀思。两种感情,两样笔触: 前者白描,直抒胸臆; 后者具象,寓情于景。最后以宽慰语作结,设想明年相见时的情景,是透过一层写法。 《江城梅花引》用《江城子》和《梅花引》复合而成,自二字、三字一顿,到四、五、七、九言,句式参差变化,错落相间,加上响亮的韵脚,因而极具节奏感。这同作者关切友人安否、心中疑猜激荡的情感十分谐合。从这种节奏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荡漾于心中的怀友之情的韵律化流动,而这种情绪之流又是通过明白晓畅的语言载体自肺腑中汩汩流出,没有一点生硬晦涩的痕迹,因而显得“情文相生,自然合拍” (况周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