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沙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蟲 > 石蠶 > 沙蝨 沙蝨 shāshī 即石蠶。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雜蟲部 > 其他 > 沙蝨 沙蝨 shāshī 亦作“沙虱1”,亦稱“蓬活”、“地脾”、“𧍲𧐗”。一種細小而極毒的蝨蟲。水陸皆有,體細色赤,狀如疥蟲。晉·葛洪《抱朴子·登涉》:“沙蝨,水陸皆有,其新雨後及晨暮前,跋涉必著人。唯烈日草燥時差稀耳。其大如毛髮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裏。其所在如芒刺之狀,小犯大痛,可以針挑取之,正赤如丹,著爪上行動也……其與射工相似,皆煞人。”唐·元稹《哭女樊四十韻》詩:“山魈邪亂逼,沙虱毒潛嬰。”《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引《淮南萬畢術》:“沙虱,一名蓬活,一名地脾。”《廣雅·釋蟲》:“沙蝨,𧍲𧐗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四·沙蝨》:“[集解]時珍曰:按郭義恭《廣志》云:‘沙蝨在水中,色赤,大不過蟣,入人皮中,殺人……’《肘後方》云:‘山水間多沙蝨,甚細,略不可見。人入水中,及陰雨日行草中,此蟲多着人,鑽人皮裏,令人皮上如芒緘刺,赤如黍豆……鍼挑取蟲子,正如疥蟲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