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性结角膜炎
泡性结角膜炎是一种以泡性结节形成为其特征的结角膜病变。可能因角膜或角膜上皮对体内某些内源性毒素过敏引起,目前认为是对微生物蛋白包括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孢子菌等蛋白的延迟过敏性反应。多见于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的儿童。除眼部症状外,往往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面部或其它皮肤湿疹,尤以鼻周及耳部湿疹最多见,近十多年来此病在我国已明显减少。(彩图20)
临床表现为在球结膜出现0.5~3mm大、微隆起的实性泡疹,发生在角膜缘者常较小,且不止一个。泡疹附近球结膜充血,病人有异物感及畏光,特别当泡疹侵入角膜时刺激症状更为明显。通常泡疹出现数日后顶端即形成溃疡。以后逐渐消失,结膜炎亦消退,全过程约10~12日。此病有反复发作趋势,有时在角膜上亦形成浅层圆形浸润,且可发展成浅溃疡并有血管侵入,形如彗星状,愈后留下角膜薄翳。有些病例的泡疹时好时发,并向角膜中央进犯,新生血管亦随之长入,称为束状角膜炎。可的松滴眼对本病有效。温热敷、黄降汞软膏亦有助于吸收,调整营养是很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