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泰罗的管理原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泰罗的管理原则 泰罗的管理原则弗雷德里克·W·泰罗(Taloy,1856—1915),美国人,1856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德国城。少年时期,泰罗在法国和德国上学并周游欧洲。1872年秋,他以优等成绩通过了哈佛大学的入学考试,但因高度近视,未能继续他的学业。1874年,18岁的泰罗,在亲友开设在菲城的一家小型水泵制造公司学习制模和机械加工手艺。1878年泰罗转到米德瓦尔钢铁公司当工人。由于他生产成绩好,六年内由工人、领班、车间工长,一直升到总工程师。在米德瓦尔钢铁公司工作期间,他注意到了工人“磨洋工”的现象,工人们生产的产量远远少于他们力所能及的产量。他认为这种现象与低能的管理有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他当工长时对工人进行了“动作与时间”的研究和实验。他挑选体力最强、技术最高的工人,迫使他们进行最紧张的劳动。用秒或几分之一秒为单位,记录他们完成每项操作所用的时间,然后加以分析,去掉多余的动作,制定出效率最高的“标准操作法”,作为全体工人规定定额的基础。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支付较高的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支付,被称为“血汗工资制”或“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了同样的目的,1898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他又进行了搬运生铁块和使用铁锹的试验。试验结果,提高了效率,增加了生产,使资本家和工人都增加了收入。 ☚ 科学管理 吉尔布雷斯的简化工作原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