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遗址
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广泛分布于石灰岩洞穴中。利用天然洞穴为居室始于旧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仍然继续沿用。在广西地区,凡石灰岩溶洞发育的区域几乎都有发现。洞穴一般都处于石灰岩孤山,附近有开阔的平地或低矮的丘陵,接近水源。洞内堆积多富含螺蚌壳,也有不含螺蚌壳的。洞穴遗址有时代早晚的差别,早期遗址出土遗物以打制砾石石器为主,也有磨制的石器和夹砂粗陶片。有些遗址曾发现有墓葬。其居民以渔猎为主,也可能兼营农业。如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遗址等;晚期遗址磨制石器比较发达,陶器的火候较高,种类增多,纹饰已趋多样化。有些遗址还出现较多的几何印纹陶,农业经济可能已占较重要的位置。如平南石脚山、大新歌寿岩、富川鲤鱼山等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