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异物
消化道异物多发生于1~5岁小儿。如异物发生于食管,称食管异物; 多突然哽噎、疼痛、流涎或咳嗽,后有吞咽困难。异物进入胃后,即称胃肠道异物。一般异物如能进入胃内,绝大多数(90~95%)可于2~10日内或更久,随大便排出而无任何症状。但少数病例由于异物过长(超过3~5cm),不易通过幽门、十二指肠弯或回盲肠交接处; 或由于异物有尖锐边角,损伤粘膜,致肠管发生痉挛,而感腹部疼痛或出血,甚至发生穿孔及局部肠粘连和炎症。吞入之毛发于胃内裹缠成块者称毛发,结块症(参见胃结块症,163页)。
诊断胃肠道异物,主要靠病史和胃肠道X线检查以证实。并须每日收集及检查大便以确定是否排出。如2~3日内未见排出者,则须每3~4日用X线复查,以了解异物在胃肠道的动态。如异物为不显影物质,则应每日收集大便进行检查。
胃肠道异物的处理,一般多采取非手术疗法,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其他症状。个别病例根据异物形状、大小及物质不同,而考虑纤维内窥镜或手术取出,如异物位置固定于一处,超过4~5日; 或异物长度超过3~5cm,或有尖锐边角或为镭锭(因镭锭对组织有损害)等。如有穿孔表现,则须及时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