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朝赈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朝赈济

清朝赈济

清代对灾民的赈济。赈济钱粮的具体规定额度为,一般为大口日给米五合,小口日给米二合五勺,米谷不足则银米兼给。按灾害程度赈济时间长短分为“正赈”“大赈”“展赈”等。如需赈济一个月,称之为“正赈”,也叫“普赈”。按照受灾程度和贫困状态范围如加大赈济力度的则为“大赈”。如果连年受灾并且特别严重则对极贫者加赈五六个月甚至七八个月称为“展赈”。同时对临时或突发性饥民设饭(粥)厂煮赈救济。清光绪三年(1877年)省上行文督促各州、县再建社仓,劝民募集粮食以备荒年救灾之用。秦州直隶州知州陶模号令各县尽力筹办此事,恰逢当年5个月没有下雨,秋粮干枯歉收,小麦不能下种,成为重灾。入冬,陶模积极号召各乡募捐,从十一月至次年正月劝商民募捐钱59806缗(千文单位),募捐小麦150多石,用钱购买小麦718石多。其赈济方法,先派城区和四乡各镇绅士调查摸底,编造各村各巷应当赈济的贫困户名册,分极贫困户和次贫困户两等,发放有存根的印票,由每一村书按极贫户和次贫户,分别填写赈济户主姓名,家中人数,将印票正联发给本人,存根交乡镇所,来年二月开始至四月,赈济户持票据领取粮或钱。城区内由一绅士统一掌管印票存根,查对供粮。为了弥补遗漏或纠正错误,又发给空白的印票,允许实地随时填写更换。开仓供粮时,由官员亲临监督,极贫户每个大人每月给麦6升,小孩3升;次贫户每个大人每月给麦3升,小孩减半。四乡设局命本地绅士负责管理赈济。东乡分设3局:街子镇、社棠镇、圆觜镇;南乡分设4局:皂郊堡、天水镇、牡丹园、李子园;西乡设3局:三十里铺、士子镇(杨家寺)、关子镇;北乡设3局:沿河城(新阳下城),三阳川、金家集。极贫户每个大人给钱600,小孩300;次贫户大人给钱300、小孩给钱150。临时补发造册的贫困户发钱粮时,约减20%。过往难民也酌情给予施舍救济。到3月份又发给受重灾的三岔厅600缗,而且宽限他们不再重捐各类额外负担。由于这次赈济法庭灾安排比较完善,所以重灾之年道无饿殍。据《秦州直隶州新志》载,许多老少称赞是近二百年来从未有过之事。灾荒度过,还剩许多银两,用余款修吕二沟水堤花去1784缗,还余1015缗,归入抚恤鳏寡经费。

☚ 粮食管理体制改革   民国赈济 ☛
000012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3: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