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观
位于东大街路北,建于684年(唐高宗末年),原名太平观,是一座道教宫观。1064年(北宋治平元年)改称清虚观,后又赐名太平兴国观,元初改作太平崇圣宫,明代以后仍称清虚观。历代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元、明所建。元代时道教兴盛,清虚观有较大发展。
清虚观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多为元、明时所建。全观共有10座建筑,前后三进院落,在中轴线上有山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宫、玉皇殿。龙虎殿、三清殿均为元代修建、明代重修,龙虎殿内塑青龙、白虎二神像,高达5米,骨骼雄健,神态勇猛,体态完好,壁上有青龙、白虎形象,其中白虎抽象造形颇奇特,这组塑像为元塑中不可多得的佳品;三清殿内有一座元代的石碑,碑正面文字是蒙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纯阳宫重建于清光绪年间,时代虽晚,装修颇精,观内遗存宋、元、明、清碑碣近30通,是研究道教史迹和书法艺术的珍品。
清虚观现在是县文物局所在地、平遥文物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