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泉瀑 > 温泉 > 温湯 温湯 wēntāng 亦稱“湯泉”,單稱“湯”。即温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漯水》:“其山在縣西二十里,右出温湯,療治萬病。”晉·葛洪《抱朴子·論仙》:“水性純冷,而有温谷之湯泉;火體宜熾,而有蕭丘之寒焰。”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温湯》:“海内温湯甚衆,有新豐驪山湯、藍田石門湯、岐州鳳泉湯、同州北山湯。”清·程之鵕《黄山》詩:“黄山三十六芙蓉,浴罷湯泉曳短筇。” 泉水 泉水泉(泉澌) 云母 云液 龙睛 雪乳 石水 泉水,地下水:壤脉 泉水的美称:灵泉 金泉 珠泉 玉泉 泉水的流出口:海眼 泉水涌出的穴孔:泉眼 地下的泉水:窟泉 地泉 黄泉 地下伏流的泉水:泉脉 喷涌的泉水:瀑泉 瀑流 迸泉 地下喷涌出的泉水:氵贲泉 喷泉 飞泉潜波 泉花 水向上喷出的水:涌泉 秋日的泉水:秋泉 有本源的泉水:原泉 红色的泉水:红泉 流动的泉水:流泉 淙泉 由上向下流的泉水:沃泉 从侧旁流出的泉水:氿泉 淙淙鸣响的泉水:鸣泉 涓流的泉水:泌 涌出的泉水:滥泉 湍急的泉水:狂泉 涌流不竭的泉水:洋泌 寒凉的泉水:冻泉 水温高的泉水:汤(汤井;汤池;温汤)温泉 暖泉 暖流 沸水 灼热的泉流:炎漂 很深的泉水:黑泉 沉醴 灵异的泉水:神泉 (从地下流出的水:泉水)
另见:水声 清澈 流淌 ☚ 泉水 山泉 ☛
各种状况的水 各种状况的水未煮过的水:生水 冷水 未煮开的水:盲汤 煮开的水:开水(白开水) 白汤 白水 茶水(~站) 开壶 初沸的水:蟹眼汤 沸滚的水:沸(沸水;沸汤) 汤(汤水;热汤;涫汤) 滚烫的沸水:百沸滚汤 中医指凉水和开水,或井水和河水合在一起的水:阴阳水 有一定温度的水:温水 温汤 清凉的水:凉水 寒水 寒浆 秋冬的水:阴泉 碧绿的水:碧(碧水;碧流;碧涟;碧漪)绿水 绿川 绿油 环形的绿水:碧环 盘旋的水:洑洄 不流动的水:死水 静流 滴下的水:沥溜 雪融化时的滴水:雪溜 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余润 倒在地上的水:覆水(~难收) 反水 环流之水:还水 回旋或倒流之水:还流 边缘之水:余燎 ☚ 各种用途的水 水珠 ☛ 温汤温泉名,属岩溶低温热水泉,位于蒲城县永丰乡温汤村,村以泉名。温汤由11个温泉组成,北起温汤四组南泉,南至汤里村汤里泉,南北延伸长度1公里。泉水出露于北洛河河床至二级阶地部位上,受下伏岩溶水补给,水量稳定,流量大。单泉流量68~6290立方米/日,总流量7.3~8.9万立方米/日。泉水水温一般为24℃~29℃,清澈透明,无色、无异味。属重碳酸、硫酸——钠·钙·镁型水,PH值7.3左右,矿化度0.75~0.80克/升,氟化物含量1毫克/升左右。其中汤里泉水温32℃,流量3041立方米/日。PH值7.2,矿化度0.82克/升,氟化物含量0.89毫克/升。温汤泉水用作工厂水源和灌溉,汤里泉上设有地震观测站。 温汤wēn tāng《本草纲目》水部第5卷温汤(20)。药名。即今之温泉。指水温常年超过20℃的泉水。 【别名】温泉,沸泉。 【性味】辛,热,有毒。 【功用主治】治诸风筋骨挛缩,皮肤顽疾。 【用法】洗浴。 温汤 温汤县名。在今周至县西部。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分盩厔县地设立,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撤销。 ☚ 仓城 好畤县 ☛ 温汤温泉。
温汤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北麓华清池。唐贞观十八年 (644年)建温汤宫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