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滴溜子 滴溜子徐复祚 《红梨记》  全曲十一句:3,(叠)3,4 △;3,(叠)3,4 △。6 △,5 ▲,4 △。4,4 △。 其二 高濂 《玉簪记》  全曲九句:3,6 △;3,6 △。6 △,5,5 △。4,4 △。第一式始见于《琵琶记·丹陛陈情》,后来得到普遍应用。第二式亦见于《琵琶记·强就鸾凰》,第二句首二字可与下句合为一句,取消叠句,《西厢记·北堂负约》、《运甓记·手板击风》、《明珠记·酬节》、《玉簪记·词媾》从之,作者较少。第九句(第二式第七句)偶作三字句,末句偶作五字句。〔滴溜子〕常以一支或二支入套。《千金记·定谋》连用四支,仅见。《钦定曲谱》以为又名〔双声叠韵〕、〔斗双鸡〕,《南词简谱》谓“殊误”。《牡丹亭·冥誓》之〔斗双鸡〕,《格正牡丹亭》改题〔神仗子〕,《纳书楹四梦谱》改题〔神仗双声〕,俱订为集曲,见钱南扬校本。《琵琶记·丹陛陈情》 二支,题〔滴漏子〕;早期戏文《张协状元》第二十五出〔滴漏子〕二支,与此不同,或其早期体式。以〔滴溜子〕为主的集曲有:〔滴溜神仗〕、〔滴溜出队〕、〔滴莺儿〕、〔滴罗歌〕,见《南词简谱》。 ☚ 画眉序 滴滴金 ☛ 00007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