潐;醮;燋1tɕiau55jiao55尽。《说文·水部》: “潐,尽也。从水,焦声。”段玉裁注:“荀卿书: ‘其谁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杨惊注: ‘潐,尽也。潐潐,谓穷尽明于事,犹楚辞之察察。’” 《玉篇·水部》:“潐,水尽也。”章炳麟《新方言·释地》: “高邮谓水尽为潐。”亦作“醮”、“燋”。明沈榜 《宛署杂记》卷十七 《民风二·方言》:“贫曰醮。富曰肥。”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诠俗》: “空乏而不可支曰燋。”杨树达《长沙方言考》 九十四《醮》: “《说文·水部》云: 潐,水尽也。《尔雅》云: 水醮曰厬。郭璞注云: 谓水醮尽。 今长沙谓干涸曰潐干。 又《说文·欠部》云: 𣤹, 尽酒也。《酉部》云: 釂,饮酒尽。《荀子·礼论篇》云: 利爵之不醮也。《史记·游侠郭解传》云: 与人饮, 使之嚼。𣤹釂醮嚼音并同, 皆尽义也。按今长沙谓人贫穷者曰醮,盖谓其财尽也。”今四川方言音义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