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防洪
澧水洪水汇集迅猛,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长江流域洪灾严重的支流之一。1935年大水,石门县、津市及162万亩耕地被淹,死亡3万余人。明代,澧水下游尾闾地区已筑有堤防,但标准很低。1949年以后,加强了堤防建设,至1987年,38年中溃垸11次,年均淹没耕地3.7万亩。1959年澧水支流涔水王家厂水库建成,其下游及枝柳铁路防洪标准得以提高;澧县县城亦有堤防保护;70~80年代津市做了浆砌块石防洪墙。但下游尾闾洪道仍略低于5年一遇防洪标准。在下游区划定有分洪区。规划拟在澧水干支流上兴建一系列水库,其中皂市、江垭水库预留相当多的防洪库容,可使澧水下游防洪标准提高较多,防止发生类似1935年洪水时造成的严重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