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火把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火把节

火把节

四幕歌剧。陆棨编剧,金午、杨宝智作曲。发表于《剧本》1984年第4期。歌剧反映了大小凉山彝族青年男女在当代生活中争取婚姻自由的一则曲折的故事。塑造了妞妞、依洛、乌呷、瓦哈等四个不同性格的新时代彝族青年形象,体现了凉山彝族从奴隶制到社会主义时代的飞越,是一曲对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颂歌。剧本熔歌、舞、剧于一炉,既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又富于时代的艺术特色。该剧获全国优秀剧本奖(“曹禺奖”)。1984年参加全国现代剧目会演,获剧目创作演出奖。

☚ 同心结   芳草心 ☛
火把节

火把节

白族节日传说。流传于云南大理州。相传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人们不会种庄稼,以挖野菜,采野果,打猎为生。有个叫跋达的人,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好,不辞劳苦去南海观音老母那里恳求给人间以五谷种子。观音给了他五谷种子和树种,告诉他:荞种撒在高山上,麦种撒在半山腰,大豆种在山脚沙地上,籼米撒在大河小溪旁,糯谷撒在水田里,而且要等五谷撒完才撒大葫芦里的树种。跋达遵照观音的吩咐撒种,但背在背上的大葫芦塞子掉了,五谷种撒完,树种也漏光了。山上长满了大树,他找不到回去的路,死在森林里了。他死后被封为“五谷之神”。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晚上,人们舞着火把,沿着田坝、山路跑来跑去,他们是去寻找跋达。

☚ 石钟山的传说   凤凰帽的传说 ☛

火把节

火把节

傈僳族节日传说。流传于云南维西。相传蜀汉时期,维西县有一年大旱,太阳像一团大火,烤红了石头,晒枯了玉米,野兽都躲起来了。人们以野菜充饥,奴隶主还来要粮要兽皮。人们祭天求雨盼救星,终于盼来了诸葛亮从四川带来的天将天兵。他们打败了奴隶主,得到百姓的拥戴。诸葛亮用酒肉大米饭盛宴款待各村寨的头人,得知这里不会种稻谷,就派人回四川调运稻种,又派士兵教大家开田引水种稻谷。一天深夜,运粮的人马来了,但路上野兽多,还有瘴气,行走困难。诸葛亮就叫大家每人点一个火把前去迎接。火把像一条条火龙,驱散了瘴气,吓跑了猛兽,接回了一袋袋稻种,维西从此种植水稻了。这天是六月廿四日,以后就定为火把节。

☚ 刀杆节   佤族传说 ☛

火把节

火把节

拉祜族节日传说。相传从前勐糯山上住着个专吃人眼睛的恶人。有一个善人看不惯,劝他去吃田螺,并且每天为他去找田螺,但总是很难满足他的食欲。六月廿四这一天,善人没找到田螺,只好为恶人买了一只无角的羊,准备让他充饥。善人给这只羊安了一对蜂蜡做成的角,晚上点燃“羊角”,让羊满山跑,转着去找恶人。恶人看见火光四起,以为是人们来找他算帐了,躲进一岩洞,不敢出来,终于饿死在里面。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点着火把,满山转,在火把的光照中跳起欢乐的芦笙舞,这就是火把节。

☚ 拉祜族为啥没文字   新米节的传说 ☛

火把节

火把节

普米族节日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上属于天官家管,地上属于不惹里窝家管。一天,天官派两个差人到地上收租,差人想把不惹里窝的两头大肥猪弄走,但不惹里窝不答应。差人恼羞成怒,便去请天菩萨出主意。天菩萨与不惹里窝不睦,想借此泄恨,就把差人打死,并且嫁祸于不惹里窝。天官逼着不惹里窝赔出“原人”,声言如若不赔,就要降灾人间。后经办法最多的鹌鹑调解,讲好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地上所有的动物都要敬祭天官,帮助不惹里窝家向天官赔罪。因此每年到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家家都杀牛、杀猪、杀羊、杀鸡敬祭天官,大家怕天官不知道,便在地面点燃火把。这种习俗沿袭下来,就成了火把节。

☚ 山神和猎神   “给羊子”的来历 ☛
火把节

火把节

彝族民间传说。流传在云南弥勒西山一带。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有许多,《彝族民间故事选》一书共收入了两则。一则传说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热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提拉八,斯热阿比找阿提拉八比武。斯热阿比无法咬动铁块,自认为力气不如阿提拉八,决定取消比武。阿提拉八得知斯热阿比不如自己,赶上斯热阿比,二人比武较力。斯热阿比被阿提拉八两跤摔死。天菩萨大怒,派大批蝗虫、螟蛾危害庄稼。聪明的阿提拉比带领人们点燃火把烧害虫。从此彝族人民便将这一天定为火把节。另一则传说有个叫那召召的奴隶主为了向皇帝显示自己富有,要将家奴排列到京城。他四处抓人,残害百姓。又逼迫奴隶修建巨塔,奴隶们累死无数。奴隶们愤怒了,他们在阿真的带领下组织起来,高举火把举行了奴隶起义,烧死了那召召。这一天正是六月二十四,从此人们将这一天定为火把节。

☚ 方百花的传说   火把节的由来 ☛

火把节

火把节

傈僳族民间故事。流传在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以前云南维西一带粮食少,傈僳等族人民只会用简单的方法种火地,遇到天旱便饿得无法生活。后来诸葛亮带兵来到云南,打败了奴隶主,受到各族百姓的欢迎。诸葛亮得知各族兄弟不会种地,便一边派士兵回四川运稻种,一边开山造田。四川的汉人不适应云南的气候,运粮的沿途死了不少人。为了驱赶恶气,诸葛亮让大家点燃火把去接运粮人。各村百姓每人举一束火把,从远处看像一条火龙把山野照亮。人们将稻种运回村寨,举着火把欢快地纵情歌舞。这一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为纪念这个日子,从此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就点燃火把,庆祝这个给他们带来幸福的日子。

☚ 文成公主的故   火烧芭蕉 ☛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節慶部 > 夏 > 火把節
火把節  huǒbǎjié

彝、白、傈僳、納西、哈尼、拉祜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即古時彝族之星回節。當源於原始時代的祭火及祈豐收之習俗。多於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晚舉行。届時家家門前燃松木火把,歌舞宴飲,通宵達旦。清·曹樹翹《滇南雜志》:“火把節即星回節。六月二十五日,農民持炬照耀田間以祈年,通省皆然。其說有三。一,武侯於是日擒孟獲侵夜入城,城中父老設庭燎以迎之。二,曼阿奴之妻阿南。漢將郭某殺阿奴,欲妻之。阿南恐逼己,紿之曰‘妾欲從君,君能從我三事乎? ’曰:‘從。’曰:‘一須作幕火焚故夫,二須焚故夫衣,三須令國人徧知禮嫁。’明日如其言,聚國人張松幕置火其下,阿南抽刀出,令火熾盛,乃焚夫衣告曰:‘妾忍以身事仇乎? ’遂身躍火中,以刀自斷。時六月二十五日也。國人哀之,歲以是日焚炬聚會以吊之。三,鄧賧詔慈善。開元中,南詔於星回節召五詔燕會,慈善逆知其謀,止夫毋往。夫不可,乃作鐵釧約其臂而去。既而南詔果焚五詔,佯以醉失火焚死告各詔。骸骨無從辨認,獨慈善輿尸而去。南詔聞其哲,欲娶之,慈善閉城自固。發兵圍之三日,食盡,乃盛衣裝……自縛於座,竟以餓死。臨卒曰:‘吾往訴夫冤於上帝矣。’南詔聞之悔曰:‘誤逼此貞婦。’乃旌其城曰德源城。三說均有所本。今則農人卜豐年相率歡宴而已。”清·陸次雲《峒谿纖志·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名火把節,苗相聚啖牛豕。”參閱明·沈德符《野獲編·火把節》。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正月初日:春节 华节 大年
十二月三十日晚上:除夕 除夜 除日岁夕 岁除 岁夜 年夜 节夜(大节夜) 历尾
正月初一:元旦 节旦 肇旦 初节 年节 端良 大年初一
农历元旦后一、二十天:新春
春节期间:新年新岁
有关年节的:年(~历;~画)
正月十五日晚上:元夕 元夜 灯夜 灯夕 上元(上元节) 元宵(元宵节) 烧灯节
二月十五日:花朝节 扑蝶会
清明节:韆节 鞦韆节 秋千节 踏青节
清明节前一日:寒食(寒食节) 冷节 熟食(熟食日;熟食节) 百六 黄明
五月五日:蒲节 端节 端阳(端阳节)端五 端午 解粽 重五 重午 浴兰节 天中节 五月节 五时节毛豆节 菖蒲节 绿蒲节 浴兰令节
彝族、白族等民族于六月二十四举行的节日:火把节 星回节
七月初七之夕:七夕 灵夕 女儿节
八月十五日:秋节(中秋节) 秋中 月夕八月节 团圆节
九月九日:九(九九;九日;重九) 秋节暮节 重阳节 老年节 黄菊节 黄花节 菊花节 吹花节 茱萸节清秋节 长久日
中秋、重阳等秋季佳节:素节
七月十五日:中元(中元节) 鬼节

☚ 节日   节令 ☛

火把节

彝族民间传统的祭祀神灵、祈禳凶邪的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起源传说较多,有说火把可驱灾去邪,有说是 “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有说是纪念古代一位彝族女性的。但在凉山地区流传极广、达到妇孺皆知程度的传说是: 远古时候,天上的一个大力士和地上的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后回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拨弄是非,天神迁怒于人间,派遣大量害虫到地上糟蹋庄稼,于是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战胜了天神,从此形成节日,并成为彝族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节日前一天,各村寨都要买一头牛,次日以椎击毙,称为 “打牛”。节日这一天,所有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杀鸡祭祖,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苦蒿秆扎成的火把,从屋里的上方照亮每一个角落,口中念道: 烧掉一切不吉之源,祝全家平安,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然后经过牛圈、羊圈,最后加入村寨的火把行列,边走,边挥动火把,边唱火把节的歌,在田间地头巡游,向村中的火把场进发。最后由村中一位老者主持举行送火仪式,用意仍是送走灾害,以保平安幸福。人们挥动火把,跳跃欢呼,并不断将火把掷入场中燃起的火堆,篝火晚会开始,内容有游戏和唱歌、跳舞。火把节期间还举行斗牛、摔跤、赛马、选美、对歌、舞蹈、射箭等各种娱乐活动。现在,凉山州将火把节与实行对外开放、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商贸交流紧密结合,每年在节日期间举行火把节物资交易和盛大庆祝活动,并成功地举办’ 94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为传统节日增添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意。


《火把节》

六场歌剧。编剧陆棨,作曲金诠、杨宝智。该剧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一个勤劳美丽的彝家姑娘依洛,想用劳动增加的收人还清包办婚姻的彩礼,赎回自由的爱情,可是她爱上的小伙子农技员石呷却被副区长米舍看上,米舍想招石呷做自己的女婿。偏偏米舍的女儿妞妞又爱上了依洛退掉亲事的瓦哈。两对情人在火把节的各种的活动中,经过有趣的误会、曲折的斗争,靠着忠诚、勇敢、智慧和友谊,夺回了美满的爱情。1983年由重庆市歌剧团在重庆、成都、北京等地公演。

火把节

彝、白、傈僳、纳西、哈尼、拉祜、佤、布朗、普米等兄弟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除佤、布朗、普米族外,其他六个过火把节的民族,其语言都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大多数以上各民族地区。节期除黔西彝族于农历每年六月六日开始外,其余各族的火把节,均于六月二十四、五日开始,连续过3—7天,最多达半个月。节日活动内容,各地有别,基本相同的有以下几点:一是节前准备各种松明火把,有的高达10米多,节日夜点燃,举火把走寨串户绕田角,敲锣打鼓奏乐并歌舞呐喊,意在驱邪杀虫祈丰年。二是祭祀活动,有的宰牛宰羊,有的杀猪杀鸡,祭天公地母等神,以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是篝火晚会,跳火堆,舞蹈对歌,觅友择偶;举行群众性的赛马、赛歌、斗牛、摔跤、射箭、拔河、荡秋千等文体活动和地区性的物质交流与集市贸易。解放后,节俗中的迷信内容渐趋消失,健康的经济、文化与精神活动内容大增,使火把节成为民族团结和预祝丰产丰收的盛会。关于节日来历,清《昆明县志》载:“汉之时有彝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为此会。一云南诏皮逻阁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地,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果被焚,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又传说是为了纪念古代人民以火功战胜魔王的斗争。又传说该节起源于彝族百姓用火把烧死天王派到人间糟踏庄稼的害虫。又传说邆诏王的夫人白节(即慈善),曾组织群众在羊角上点火把,虚张声势退敌兵,后人怀念她,故有火把节。起源实因当与原始时代的祭火和祈丰年有关。

火把节

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傈僳、拉祜、纳西、普米等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云南彝、白等族一般在每年六月廿四前后。贵州彝族则多在六月初六。节日由来有多种传说。一说相传汉代彝妇阿南其夫为贼所杀,阿南誓不从贼,是日赴火死,国人哀悼,故有此会。一说南诏王*皮逻阁邀约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之妻慈善夫人劝夫勿往,不听,乃以铁镯套于夫臂,皮逻阁火烧松明楼,五诏首领皆被焚死,慈善寻铁镯得夫尸以归。皮逻阁闻其贤,欲妻之。慈善礼葬其夫后,闭城自尽。故滇人于是日燃火炬以吊之。一说古时撒尾王残酷压迫老百姓,人民群起反抗,堡垒久攻不下,乃利用羊群火攻取胜。为纪念此次斗争胜利,于每年夏历六月廿四燃火炬庆祝。一说燃火照田,扑灭病虫害、驱除邪恶。上述以火烧松明楼一说最为普遍。节日活动内容,解放前具有浓厚迷信色彩,合村杀猪宰牛祭神,每户都要杀鸡在田头祭“田公地母”,并燃点火把挨户巡行,边走边向火把上撒松香,认为可以“送祟”。解放后,剔除封建迷信色彩,增加了民族团结和健康娱乐的内容。届时以松木为燎,火把齐燃,蔚为壮观,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尽情欢唱。不少彝族地区还举行赛马、斗牛、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等活动。

火把节

火把节

时间:六月初六前后
民族:彝族
活动内容:燃篝火、赛歌、摔跤、斗牛、敬酒

☚ 盘古王节(瑶年)   旅行社/旅游公司 ☛
火把节

332 火把节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指阴历六月二十五日。届时,各家门前点上火把,亲朋走访,男女围着火把歌舞,并用火把照庄稼及居室,以求丰收、平安。节日活动连续三天。据传说,古代玉皇大帝要将人间烧掉,人们在天将的启示下,连续三个夜晚点燃火把,迷惑了玉皇大帝,方免去了灾难。后代遂演为节日。

☚ 牧童节   端节 ☛

火把节

377 火把节

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纳西、基诺、拉祐、傈僳、布朗、佤族等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指阴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亦称“星回节”。届时家家门前立一火把,而村寨立的大火把高3—4丈、粗够2、3人合抱。大火把用松柏扎成,形似宝塔,顶尖饰有大斗和旌幡,周围缀有水果、插着莲花及三角彩旗,还挂着糯米面捏成的小鸭、小鸡等。入夜,锣、号喧天,男女老少手执火把,带着米酒、炒豆等等,聚在大火把周围。点燃火把之前,年长者上树,抛洒水果、炒豆,高唱火把节歌,然后点燃火把。众人唱歌跳舞,抢接大火把上烧掉的水果、小旗,得者可以免灾。之后,人们高举火把涌向田间“驱蝗”。青年男女在笛子、月琴、三弦的伴奏下歌舞,俗称“阿西跳月”。节日期间,还进行赛马、斗牛、斗羊、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据传说,火把节是为了纪念誓死不从贼,赴火而死的妇女阿南;另说,火把节为纪念邓赕诏之妻慈善拒敌死节; 还有的传说是为了纪念彝族英雄阿提拉巴率领人民战胜凶神,烧死天虫等。火把节是为了“祭天过岁,祈求丰年”。因火把节在气候由热转凉时举行,所以后人把火把节又称为 “星回节”。

☚ 杀鱼节   彝年 ☛
火把节

火把节

中国西南地区彝、白、纳西、拉祜、哈尼、傈僳、基诺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都在农历二十四或二十五日前后举行,节期三天。民间对火把节有各种降伏妖魔、“烧天虫”的传说,元明时期的地方志中已有关于火把节的记载。节日期间,夜幕降临后,村寨中便燃起高丈余的松木火把,各家门前、田埂上竖起小火把,人们则身穿盛装,手持火把到邻居亲友家欢聚,在田间、住宅周围绕行,在村寨举行篝火晚会。届时,各地区人们还进行斗牛、赛马、射箭、摔跤、荡秋千、拔河等活动,并有集市贸易进行物资交流。火把节期间亦是男女青年选择配偶的良机。火把节是彝族等民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反映了人们驱虫除害、祈求丰收的美好祝愿。

☚ 龙船节   哈节 ☛
火把节

火把节

彝族传统节日。源说众多,传说之一是,彝族英雄阿提拉巴杀死了作恶害民的天上凶神,天王大怒,放天虫毁坏庄稼,彝民们为保护庄稼,燃点火把驱虫,持续三天三夜,时为彝历虎月(阳历7月)。此后,每逢虎月,彝民都点火把驱虫,相沿而成节日。各地彝族火把节的活动内容和娱乐方式不尽相同。四川大、小凉山一带的火把节,历时三天。火把节期间,彝民身着盛装,祭拜祖先。围在一起吃牛羊肉烹制的“砣砣肉”,祝平安,庆丰收。白天开展各种娱乐活动,男子斗牛、斗羊、摔跤、赛马、弹月琴,女子唱歌、跳舞、吹口弦,气氛热烈欢快。夜间的火把巡游,是节日的高潮。人们手持火把,在村寨和田野间巡行,边唱边跳,无数火把在夜幕中闪耀,组成火龙、火环,绚丽多姿,十分壮观。巡游之后,人们齐聚篝火旁,围圈起舞,纵情歌唱,直至天明。

☚ 转山会   浪寨子 ☛

火把节

火把节

彝、白、傈僳、拉祜、哈尼、纳西等彝语支各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大理、怒江、丽江、红河、思茅等地区,及滇、川、黔、桂绝大部分彝族地区。关于火把节由来,传说颇多。按清光绪年《昆明县志》载,“汉时有彝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阿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为此会。一云南诏皮逻阁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地。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乃以铁钏约夫臂。既往,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归。皮逻阁闻其贤,欲委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或传说是庆祝攻克魔王堡垒的胜利,或谓纪念传说中率众点火烧死天王投放害虫的大力士阿提巴拉,等等。大抵源于原始时代对火的崇拜,祭火以祈丰年的习俗。火把节一般从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始,持续三至七天,长则可达半月。节前,家家户户准备松木火把,至节日夜晚点燃。男女老少持火把游行,奔驰田间,边走边往火上撒松香,并打击什物,以示驱走鬼魔,确保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白日,饮酒欢聚,宰牲祭神,还开展赛马、斗牛、斗羊、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等活动。各地过节形式略有不同。各族男女青年还常以火把节为择偶良机,夜晚驱鬼魔之余,舞火把为嬉,围着篝火,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 节庆集会活动   泼水节 ☛

火把节

中国西南彝、白、哈尼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因以燃放火把为中心内容而得名。起源于人们对火的崇拜。多在夏历6月举行,持续3天。用干松木和松明扎起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小火把,入夜点燃。青年男女在寨中弹唱、跳舞,彻夜不息。节日期间举行宗教活动并伴有歌舞、赛马、拔河等娱乐活动。

火把节

火把节

节期为农历二月或八月的二十四日,流行于广西桂西与云南交界壮族地区。近人刘锡蕃的《岭表纪蛮·瑶壮节令》载:“……火把节,击鲜祭祀,食生肉。小儿持火把喧笑戏舞于市。其热烈之景况,不减于中州。”此节现已少见。

☚ 狗肉节   花街节 ☛
火把节

火把节

又称星回节。中国云南、四川地区彝、白、僳僳、纳西、拉祐等族的盛大节日。人们白天饮酒,并举行摔跤、赛马、射箭、斗牛等庆祝活动。入夜升篝火,并点燃千百支火把在田间、林边游行,以祈驱除虫害、祝福健康与快乐。小伙子吹笛子、弹月琴,姑娘们击掌起舞。

☚ 社日   雪顿节 ☛
火把节

火把节

又称星回节。中国云南、四川地区彝、白、傈僳、纳西、拉祐等族的盛大节日。人们白天饮酒,并举行摔跤、赛马、射箭、斗牛等庆祝活动。入夜升篝火,并点燃千百枝火把在田间、林边游行,以祈驱除虫害、祝福健康与快乐。小伙子吹笛子、弹月琴,姑娘们击掌起舞。

☚ 社日   雪顿节 ☛

火把节huo ba jie

Torchlight Festival (traditionally observed by Yi,Bai and other national minorities in China towards the end of the 6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火把节

彝、白、拉祜、纳西、傈僳等西南民族的共同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六月六日举行。来源和意义较普遍的传说是:唐代南诏国王皮逻阁预谋吞并其他五个诏,定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邀请五诏国王赴南诏祭祖,乘机除之。骍赕诏王之妻※慈善夫人劝夫勿赴会,不听,即将铁镯戴夫臂上。当五个诏王在松明楼上饮宴正酣时,皮逻阁暗使人焚楼,五王皆被烧死。五个诏王的夫人闻讯前去收尸,唯慈善夫人以铁镯故认出夫之骨殖。后皮逻阁恋慈善之才貌,欲以武力强娶为妻,她奋力婴城固守,粮尽自杀。后又演绎出慈善夫人于六月二十四日点起松枝火把照着亡夫的灵魂归家;或说慈善夫人与皮逻阁大战,号召人们将火把捆在羊角上,驱使羊群乱窜,火光满山,南诏兵丁被吓呆。但慈善最终失败。传说一致赞颂慈善夫人的智慧勇敢。四川凉山地区则另有传说,云:古代天上有个名叫斯热阿比的大力士,听说地上有个大力士名叫阿提拉八,就叫人间与之比赛摔跤,结果斯热阿比失败,回报天神。天神就派害虫降落人间糟踏庄稼。阿提拉八在六月二十四日,号召人们点燃松枝火把驱除害虫。后遂定此日为火把节。此外,又有诸葛亮南征,于是日擒孟获,夜间入城,城中父老设庭燎以迎之的传说;汉代叶榆(今大理)酋曼阿奴为汉将郭某所杀,其妻阿南为拒郭某逼婚而自焚殉夫,国人哀之,以是日焚炬聚会以吊之的传说等,多见于明代以后的野史传说。或谓该节乃当地民族的星回节(岁终)者。火把节的形式和内容各地不一。但男女老幼均着盛装,唱歌跳舞,打牲祭献祖灵,持火把在宅旁、田间游行,驱虫祈年、赛马、摔跤、斗牛,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则是一致的。云南武定、禄劝等地还要射箭、打秋千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2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