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钢
汉代出现的用生铁炒炼成钢或熟铁的一种新技术。据河南巩县铁生沟、方城县赵河村、南阳市瓦房庄等汉代冶铁遗址的考古发现, 炒钢法出现于西汉中、晚期, 东汉已经相当普遍地被使用。其法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半固铁状态, 在熔池中加以搅拌, 利用空气或铁矿粉中的氧进行脱碳, 以获得熟铁或钢。这种钢材称为“炒钢”。有的由于在炒钢过程中控制了一定的含碳量, 使成为钢材; 有的由于控制一定的含碳量困难, 在炒炼成熟铁之后, 再用表面渗碳的方法, 使重新渗碳而成钢材。这项新技术是炼钢史上一大突破, 它使冶铁业有可能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廉价优质熟铁或钢料, 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明代更创造了炼铁炉和炒钢炉串联使用法, 把炼铁炉中流出的铁水直接炒炼成熟铁或钢。炒钢法在国内曾长期使用, 一直流传到近代。欧洲在十八世纪中叶才出现用炒钢法冶炼熟铁的技术, 比中国要晚约19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