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牛肚 牛肚 niúdǔ 亦稱“牛百葉”、“牛膍”。牛科動物黄牛或水牛之胃。主治氣血不足,病後虚羸,消渴,風眩。唐·孟詵等《食療本草·牛肚》:“主消渴,風眩,補五臟,以醋煮食之。”唐·陳藏器《本草拾遺·本草解紛·牛肉》:“肝和腹内百葉作生薑醋食之,主熱氣、水氣、丹毒。”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牛》:“膍,一名百葉。” 牛肚niú dù旧时兜带业谓大兜。《切口·兜带业》:“牛肚: 大兜也。” 各部位的肉 各部位的肉猪头部的肉:猪头肉 牛舌及相连的口腔肉:臄 牙根肉:龈(牙~) 齗 颊上肉:胲 颈项肉:膉 脰肉 猪颈部肉:头嗌 脰膉 背部肉:胂 脄 脢 脊肉 里脊 附在骨头上的肉:肯 肋部肉:肋(鸡~;猪~) 附有部分肉的猪、牛、羊等的肋骨、脊椎骨:排骨 禽兽肋骨部分的肉:脟 猪胁肉:豚拍 豚胁 胸前的肉:臆肉 脯子 胸脯肉 带骨的脯肉:胏(干~) 腹前肉:胪 猪胸腹部肥而松的肉:囊膪 囊揣 内脏肉:下水 供食用的动物胃:肚(猪~;牛~;羊~) 膍 百叶 煮熟切细供食用的牛羊内脏:杂碎 供食用的肝:肝(炒~;卤~;猪~;羊~) 做食品的猪羊大肠:肥肠 食用的牛蹄筋:腱 腿部肉:腿(~尖;前~;后~;羊~) 大腿上的肉:髀肉 猪臀部隆起处的肉:臀尖 ☚ 切细的肉 鱼肉 ☛ 00003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