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牛軶”,單稱“軛”。駕在耕牛頸上器具。《玉篇·車部》:“軶,牛領軶也。亦作軛。”《文選·潘岳〈藉田賦〉》:“繱犗服于縹軛兮,紺轅綴於黛耜。”李善注:“轅軛,犂轅軛也。鄭玄《周禮》注曰:‘轅端壓牛領曰軛。’”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耒耜門》:“詩云: 軛也如折磬,居然在牛領。止轉槃乃安,引耕索還整。”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二十一:“牛軛,字亦作‘軏’,服牛具也。隨牛大小製之,以曲木竅其兩旁,通貫耕索,仍下繫鞅板,用控牛項,軛乃穩順,了無軒側。”按,“軏”,王禎《農書》作“軶”。

牛軛
(《農政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