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仄
《广韵》阻力切,入职,庄。 ❶ 倾斜;偏斜。《逸周书·周祝》:“故日之中也仄,月之望也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浩然}《艳阳天》第四章:“他停住,仄著耳朵听著。” ❷ 使偏斜。{宋}{杨万里}《雨作抵暮复晴》诗:“栖鹊无阴庇湿衣,行人仄伞避斜丝。” ❸ 旁边;侧面。参见“[仄闻]”。 ❹ 置;参加。参见“[仄身]”。 ❺ 狭窄;狭小。《广雅·释诂》:“仄,陿也。”{清}{顾炎武}《禹陵》诗:“遗文留仆碣,仄径长荒藤。”{茅盾}《尚未成功》:“那边又阴湿,又黑,地方也太仄。” ❻ 低贱卑微。参见“[仄陋]”。 ❼ 不安宁,不安稳。《红楼梦》第九九回:“衷怀歉仄,自叹无缘。”{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八》:“我十分歉仄﹐因为我对你们述说这一件事。” ❽ 谦词。犹言窃,私自。 {南朝 梁}{江淹}《还故园》诗:“窃值寰海闢,仄见圭纬昌。”{南朝 梁}{江淹}《从萧骠骑新亭》诗:“仄待飈雾晏,方从畎壑游。” ❾ 方言。 仰,抬起。{梁斌}《红旗谱》三一:“她仄起头儿,眨巴著眼睛瞅{江涛}。”原注:“仄,仰。” ❿ 见“仄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