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用物。男女兩家各出一綵巾,繫一同心結,新人以此相牽而行,故稱。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娶婦》:“婿於床前請新婦出,二家各出綵段綰一同心,謂之牽巾。男掛於笏,女搭於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廟前參拜畢,女復倒行扶入房講拜。”宋·趙令畤《侯鯖録》卷一:“[晉武帝]選士庶女子有姿色者,以緋綵繫其臂。大將軍胡奮女泣叫,不伏繫臂,左右揜其口。今定親之家,亦有繫臂者,續古事先。”此俗至清代又稱“牽紅”。清康熙十二年《蓬來縣志·風俗》:“[花轎]至婿門,婿先入,以待婦入門。先以紅綵繫寳瓶,令新婦抱持,婿執其兩端,牽引而行,謂之牽紅。”參閱宋·吳自牧《夢梁録·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