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三原人,1914年6月,任廣東高雷道尹。1916年10月,任廣東粤海道尹。1917年10月辭職。1933年1月,任陝西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 6月辭民政廳長兼職,留任省政府委員,兼省赈濟委員會主席。1937年辭去陝西省政府委員職,專任賑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8月逝世。
王典章1865~1943wang dianzhang
字幼农。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曾受业柏子俊、刘古愚,16岁中秀才。以监生援例为候选训导,因赈济有方,保以知县,分省补用。1904年入四川,被委任为布政使署文案。旋保直隶州知县。1907年任新宁知县,1908年署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为驻藏大臣、川滇黔边防大臣筹备粮饷。同年清廷预备立宪,他认为非改革不能图存,于是罗致人才,兴办教育,提倡自治,注重生产。1911年任宁远知府兼兵备道,领巡防营。当时四川发生保路运动,他被推选为都督。1916年任广东粤海道尹,翌年辞职,后寓居苏州,编印《刘古愚全书》和《柏子俊文集》,使刘古愚学术思想得以广泛流传。康有为为《刘古愚全书》作序,梁启超亦写信盛赞王“有功师门,岂在禹下”。1921年被江苏当道选用,先督查厘税,后筹办赈灾,又任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办。1932年末,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时遇年馑,赴上海劝募巨款,在关中各县设粥厂,救活灾民无数。1937年以74岁高龄,辞去陕西省政府委员职务,专事赈灾工作。时值抗战初期,晋、豫两省难民纷至,触目伤心,王氏配合当局竭力救护,积劳成疾,重病中还不时询问抗战情况及庄稼长势,探视者无不感动。有《安隐庐诗存》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