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谊怨望“谋反”案
王谊在杨坚为北周丞相时,曾平定司马消难之反和巴蛮之叛,有功于隋。杨坚称帝后,也以王谊为前代旧臣,“顾遇弥厚”,将第五女兰陵公主嫁给其子王奉孝。但没过多久,王奉孝卒。一年后,王谊上表,称公主年少,请免服丧礼。遭到御史大夫杨素的弹劾。文帝虽没有治其罪,但从此对他“恩礼稍薄”。王谊为此牢骚满腹,“颇怨望”。有人上告说王谊谋反。文帝派人审查,主持人奏报,“谊有不逊之言,实无反状”。于是文帝赐之酒而释放了他。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上柱国元谐也无所任用,颇感失意,二人常相互来往,一起发牢骚,“言论丑恶”。有胡僧告发他们“谋反”。公卿大臣奏议,说王谊“大逆不道,罪当死”,原因是说王谊“自言名应图谶,相表当王”。于是文帝下诏将王谊赐死于家。但王谊的同案犯元谐,“上按其事,无逆状”,故“慰谕而释之”。说明此案有关“谋反”的证据并不足。文帝自称应“符瑞”而称帝,故对他人“名应图谶”是决不相容的。这也正是元谐获释,而王谊赐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