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生学
是研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引起出生缺陷,其发生条件、特征和机理,并研究对策以达到减少或预防缺陷儿的孕育和出生,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门学科。对生活在母亲体内的胚胎或胎儿,其外环境主要是指宫内环境。影响胎体宫内发育的环境因素,包括外源性环境因素,母体因素和胎盘因素。常见的外源性有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医用X射线、静电场、电磁场和强噪音等;化学因素如有机汞、农药及除草剂等;生物因素包括各种传染因子,特别是病毒感染。其中已肯定有致畸作用的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病、单纯疱疹病毒等;另外还有天然的地理环境,如高氟、低碘、软水地区钙含量过低或铅污染地区等都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尤其是胎儿的脑发育。对胎体危害最严重的阶段是怀孕8周内,此时期是细胞高度分化和各器官系统基本形成的时期,因此容易产生畸形。怀孕8周后进入胎儿期,各器官进入生长发育阶段,大脑,小脑及泌尿生殖系统仍在继续分化,仍保持致畸的敏感性,如受到有害物质作用可产生宫内生长发育迟滞,出生低体重,听力、视力障碍,智力低下等。因此,孕期的全过程都应注意保护孕妇身心健康,避免接触环境中的有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