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器
远自战国时期,我国即能制造多种玻璃器皿,且色彩丰富,但在明、清以前千百年间发展不快。这主要是由于当时铜器、漆器、瓷器的大量生产,工艺又十分精良,而玻璃质地较之则次。宋人程大昌在 《演繁露》 中说: “中国所铸玻璃……色甚光鲜,而质则轻脆,添以热酒,随手破裂。凡其来自海舶者,制差朴钝,色亦微暗,其可异者,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损动。” 因此,中国古代玻璃器大都是装饰、欣赏性的器物,如瓶、鼎、口杯、葡萄、宝莲、葫芦、发簪等。明清时期,玻璃器制作较前发达,出现许多日用生活用品,如瓶、碗、盆、盂、尊、豆等。清代宫中造办处甚至专门成立玻璃厂,烧造各种器皿供皇室使用,其中许多精品专贡皇帝御用或赏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