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瓜蔓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瓜蔓抄

比喻辗转株连,滥杀无辜。清赵翼《感事》诗: “尚忧瓜蔓抄将及,转恐冰山倚有痕。
●《明史·景清传》: “燕师入,诸臣死者甚众。清素预密谋,且约孝孺等同殉国,至是独诣阙自归。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一日早朝,清衣绯怀刃入。先是,日者奏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独著绯,命搜之,得所藏刃。诘责,清奋起曰: ‘欲为故主报仇耳。’ 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诣: 至。委蛇(yi): 随顺貌。日者: 古时掌天文、历数之官。明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夺取帝位,是为成祖。建文旧臣景清、方孝孺等密约,以死殉旧主。一天,景清乘早朝之机,行刺成祖,事败后,被分尸,抄其乡里,有关人员都受到牵连,如同瓜蔓一样蔓延。

瓜蔓抄

旧时指一人有罪,株连家族亲属及乡里的人。

瓜蔓抄

古代对犯罪者往往株连九族,籍没家产,形如瓜蔓相互纠结,故称。《明史·景清传》:“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清赵翼《瓯北诗钞·七言律六·感事》:“尚忧瓜蔓抄将及,转恐冰山倚有痕。”

瓜蔓抄

蔓:细长能缠绕的茎。封建时期,统治者对臣民的一种残酷惩治手段。即一人获罪,互相牵连,像瓜蔓蔓延一样。明朝时,燕王朱棣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建文帝的大臣景清心怀怨恨。一天早朝时,景清身藏小刀走入宫殿,朱棣命人搜他的身,找到所藏小刀,于是责问他。景清毫无畏惧地说:“我想为建文帝报仇。”朱棣大怒,下令处死了景清。之后,又将他的族人全部处死,一直到他的乡里,只要有牵连的都被判罪,称之为“瓜蔓抄”。血腥杀戮后,村庄成为一片废墟。(见《明史·景清传》)

瓜蔓抄

《辞源》源云:《明史·一四一·景清传》:“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清·赵翼《瓯北诗抄·七言律六·〈感事〉》:“尚忧瓜蔓抄相及,转恐冰山倚有痕。”
按,此语他型颇多,亦作“株蔓相牵”、“根株牵连”、“株蔓连逮”、“株连蔓引”、“锄根翦蔓”、“摘瓜抱蔓”。《新唐书·列传一百四十六上·西域上》:“所遣复有亡命,官司捕逮,株蔓相牵。”《宋史·列传一百〇一·梁焘》:“此次见蔡确之气焰凶赫,根株牵连,贼化害政,为害滋大。”《宋史·列传二百三十·奸臣一·吕惠卿》:“又兴赵大狱,欲株连蔓引,塗污公卿。”《宋史·张问传》:“诸葛公权之乱,郡县株蔓连逮,至数百千人。”《元史·列传五十·乌古孙泽》:“要束木即下令,责民自实,使者旁午,随地置狱,株连蔓引,备极惨酷,民以考掠庾死者载道,所获不赀,要束木尽掩有之。”《明史·列传三十五·解缙》上封事万言:“尝闻陛下震怒,锄根翦蔓,诛其奸逆矣。”《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三·周宗建》抗疏直攻魏忠贤:“摘瓜抱蔓,正人重足。举朝各爱一死,无敢明犯其锋者。”

瓜蔓抄guāwànchāo

〔偏正〕 抄斩罪犯的亲友族人,而滥及无辜。《明史·景清传》:“先是日者奏:‘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及朝清独着绯。’命搜之,得所藏刃;诘责,清奋起曰:‘欲为故主报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村里为墟。”
※ 蔓,不读作mán;màn。
△ 贬义。用于描写株连。
【近义】瓜葛相连瓜连蔓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21: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