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水浇地耕作法
1985年,全省的水浇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8.45%。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河西、陇东、陇南、天水和中部沿黄河流域的川谷地区。水浇地的土壤耕作有“伏煞”、“秋煞”、“冬水”3种基本形式。“伏煞”武威叫 “干煞”, 张掖称 “一盖耱”,即对保水力强的土地,在夏作物收获后先行灌茬水,其后适时犁耖3~5遍,每次犁耖后进行耙耱保墒,到冬季或初春时再用石磙镇压后耙耱整平,以备来年播种。“秋煞” (武威叫 “小干煞”, 张掖称“二盖耱”),即对保墒能力较差的土地,在夏作物收获后先灌足茬水,再犁翻晒垡,在“白露”前后再灌蓄墒水,到冬季或初春时用石磙镇压耙耱整平,以备来年播种。“冬水”,即是对土层薄、土质差、保墒力差的低产土地, 因秋作物收获晚来不及 “秋煞”, 而进行的临冬灌水; 或是在夏茬、秋茬地上先灌足茬水,然后犁耕,到临冬时再灌冬水,到春播前再行耙耱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