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生产弹性系数(EP)的不同将生产函数的变化过程划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原点至平均产量最高点,EP>1,当资源投入量不断增加时,平均产量也不断增加,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平均产量,直到两者相等为止,这时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第二阶段自平均产量最高点至总产量最高点,0生产弹性”) 
生产函数三阶段
生产弹性”)>
生产函数三阶段
为说明资源报酬变动规律、寻求生产的可行范围(或投入的合理阶段) ,利用生产弹性或变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一,对典型生产函数(即三次生产函数) 所做的三个阶段的划分(如图所示) 。

生产函数三阶段图示
生产函数三阶段体现了实际生产活动中资源报酬率的一般变化情况,因而具有普遍意义。在第Ⅰ阶段(Ep>1),平均产量不断提高,当取极值时恰与边际产量相等,此时投入水平为x
1,x
1标志着第Ⅰ阶段的结束第Ⅱ阶段的开始。在第Ⅱ阶段(0
2,这是第Ⅱ阶段的结束。在第三阶段(Ep<0),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下降,因而这种情况是生产者绝对要避免的。在第Ⅰ阶段,因可变投入较少,固定投入还不能完全发挥其增产效益,而且可变投入的边际生产率也较高,资源投入同样不应当停留在该范围内。因此,只有第Ⅱ阶段才是生产者应予考虑的投入合理范围,在该范围内,投入边际报酬呈递减状况。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使收益最大的投入水平必然落在第Ⅱ阶段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