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抑制素瘤
由胰岛D (δ)细胞所致的分泌生长激素抑制素 (SS)的胰岛细胞肿瘤称生长激素抑制素瘤,1977年始有报道。肿瘤分泌的SS除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外,还抑制其他多种激素,主要是胃肠道、胰岛和垂体激素的分泌,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轻度糖尿病、脂痢、贫血、腹痛等症群,称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❶轻度糖尿病,摄入葡萄糖后,胰岛素的释放反应减弱,此与SS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❷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脂痢、胆囊收缩功能差,胆石症。可能由于胃泌素、胰酶泌素、胰液泌素、抑胃肽受SS抑制所致。
❸注射精氨酸后,生长激素的释放反应减弱,糖尿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少,此与生长激素受抑制有关。
❹正色性、正常红细胞性贫血常见。
❺腹部肿块及腹痛。
❻体重减轻。SS还可抑制胰高糖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但临床上胰高糖素未见抑制,注射精氨酸后,胰高糖素可增高。甲状腺功能也未见受抑制。正常人血中SS含量极微,而SS瘤患者血中SS明显升高,可达9000~13000pg/ml,肿瘤内也含大量SS,血中降钙素也可升高,肿瘤内有一部分细胞含有降钙素。SS瘤虽多数属恶性,常伴肝转移,但生长较缓慢,病程可长达十余年,对病人周身情况的影响不太重,对于糖尿病患者有消化不良、脂痢、胆石症者要考虑SS瘤。治疗为手术切除胰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