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寺
位于赫山区会龙路北,居白鹿山东麓。始建于唐元和年间,高僧广慧主修。据《明一统志》载,唐大中年间,裴休在江边结庐读书诵经、寺中讲道,有白鹿衔花出听,故称白鹿寺。山因寺名,山下有白鹿潭。后毁于火。清同治七年 (1868),寺僧回光募捐重修。旧有弥勒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和佛堂、禅堂、斋房等,规模宏大。“文化大革命” 时遭损,仅存小型佛殿一栋、左右禅房数间。1987年始恢复重建。现寺庙傍山而建。两进,有山门、大雄宝殿、南岳殿、观音殿和钟楼、鼓楼、禅房等建筑,全部由女尼操持。山门额楷书“白鹿寺”三字,为赵朴初题。寺内存古铜钟,重600公斤,质多金银钗钏之物,铸成后痕迹外露,声极宏远。益阳市佛教协会设此。白鹿山巅有回光和尚墓。“白鹿晚钟”为旧资江十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