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着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着色 着色也叫“设色”,语出《周礼·考工记》:“设色之工,画、缋、钟、筐、㡛。”说明它原是在画面上、丝织品上及各种器皿上着上合乎审美要求的颜色。清毛先舒《诗辩坻》卷四:“诗本无定法,亦不可以讲法。学者但取盛唐以上、《三百》以下之作,随拈当吾意者,以题参诗,以诗按题,观其起结,审其顿折,下字琢句,调声设色,曲加寻摧,极尽吟讽,自应有得力处。”张谦宜《斋诗谈》卷六言徐渭之“《杨妃春睡图》,如此熟题,看他设色遣调,苍沉老辣,故是作家开生面处”。说明“设色”是指诗人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以冷暖、明暗的审美享受。 ☚ 择韵 造语 ☛ 着色 用酸醋调𥐻(一作铜)砂末白,傅新铜器上,候成茶色、或漆色、或绿色。入水浸后,用糯稻草烧烟薰之,以新布擦光,棕刷刷之。伪朱砂斑以漆调朱为之,然俱在外不能入骨,最易辨也。 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论》卷六 炭烧黄金,再以盐水调黄土涂烧之,从而涤 之,及用焰硝绿矾等分,水调傅金,置火上炙,色改即止;急入净水洗刷而煏干之,不黄再上,然能加外色而已,俗谓之炸金。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 【评】这里记载古铜器表面着色的方法,对现代的仿古工作有否实际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筆部 > 種類 > 著色 著色 zhùsè 畫筆之一種。分大、小兩類。清·鄒一桂《小山畫譜·畫筆》:“葉用小著色。”《紅樓夢》第四十二回:“大著色二十支,小著色二十支。” 掉色、捎色、退色[褪色]、脱色、走色;染色、上色、涂色、着色○掉色diào shǎi(动)颜色脱落:这件衣服穿两年不会~|这把伞晒~了|牛仔裤~了。 ○捎色shào shǎi(动)褪色,多指布帛而言:这布虽耐穿,却好~|蓝色棉布~很厉害|她穿着件捎了色的绿衣裳。 ○退色tuì shǎi(动)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灵|这种衣服不会~|刘家门上的大红喜字尚未~|一身~的蓝月牌牛仔装。也作〖褪色〗。 ○脱色tuō sè(动)用化学药品去掉物质原来的色素;退色:~剂|~能除去原有的色素|晒得~了。 ○走色zǒu sè(动)变色:这衣服穿了多年还不~。 ●染色rǎn sè(动)用染料使纤维等材料着色:~车间|用媒染剂~。 ●上色shàng shǎi(动)(在图画、工艺美术品等上面)加颜色:~剧照|图的轮廓已经画好,还没~|画儿悬挂在那里,正在~。 ●涂色tú sè(动)使颜色附着在物体上:孩子们正在给木块~|小妹妹用画笔给鸡蛋~|用老法子把龙放大,然后描线,~|看他们贴金敷粉,描画~,一站就是许久。 ●着色zhuó sè(名)涂上颜色:这些挂历都是~的|用进口的颜料~|画还未~。 染色 染色染(染采;~缸;~布;血~;洗~;漂~;印~;蜡~) 挂色 上色 设色 着色 著色 赋彩 敷彩 另见:涂饰 美化 ☚ 涂饰 油漆 ☛ 着色 着色Zhuose水彩画的步骤之一。水彩画的着色过程,一般从最亮的部分开始,如天空、远景和物象的明处,次画中间色,最后画深色及暗部的物体。有时也可从中间调子开始,或从暗部开始。凡画面景物虚淡、前景物象不清晰时,如画雨景、晨景、黄昏景色时,可从淡、亮、明的部开始。凡画面近景物体结构明确、光线强烈、明暗分明的景物,可从主体入手,先画深色,次画中间色,最后画浅色和背景。当画好大体的色彩关系后,再对主体物象作深入细致的刻画。但仍应从大体关系着眼,边看、边检查、边调整,避免由于局部的刻画而忽略了整体关系。刻画细部可采取逐步深入的方法,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着色 ☚ 起稿 色彩的观察方法 ☛ 着色coloration 着色staining 着色colour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