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味菊
祝味菊(1884~1951年),近代中医学家。别号傲霜轩主,浙江绍兴山阴人。先祖世代业医。弱冠以姑丈严雁峰居成都,余暇自学中医,曾从师刘雨笙等研读医经,且尽览其姑丈所藏医书。后投考军医校,就读两年,乃随教师石田东渡日本。次年返蜀,立政于成都官医院。1917年移居上海。与神州国医学会诸医友襄办景和医科大学。又先后参加上海国医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兼任研究院院长,集教学医疗于一身。临症好用温热重剂,因擅用附子,人咸称“祝附子”,上海名医徐小圃之子患重症伤寒,经祝氏重用附子而获愈。祝氏从小练习气功武术,至老弥健。因诊务繁忙,著述不多。早岁曾与弟子罗济安等著有祝氏医学丛书(《伤寒新义》、《伤寒方解》、《病理发挥》、《诊断提纲》)。1944年又与门人陈苏生质疑问难,成《伤寒质难》6卷18篇,1950年正式版行。《伤寒质难》一书重点表达到他的学术主张:
❶体力重于病邪:故应发挥机体的自然疗能,不可治病而遗人;
❷阳气重于阴血: 认为“阴以平为度,阳以稳为贵”。阳气宜充而又不当潜逆,故其温阳必佐潜阳;
❸以五段代六经: 将邪正斗争分五段:开始抵抗(太阳)、抵抗太过(阳明)、抵抗不济(少阳)、抵抗不济(太阴少阴)、最后抵抗(厥阴)。祝氏重视中西医的实践合作。1937年曾与上海西医梅卓生、德国医生兰纳博士等合组中西医会诊所。建国后,还建议开设中医实验医院。及门弟子及私淑者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