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可以通过电刺激运动神经远近不同点,在肌肉处记录肌肉动作电位测算出来。用在远离肌肉的神经点上刺激所得到的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减去近点刺激所得的潜伏期,除以远近两点所隔的距离,就可以得到以“m/s”为单位的传导速度。不同的神经及不同的实验室神经传导速度有差别,但正常范围一般均大于40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70年代才推广使用。有顺向性(在肢体远端刺激,近端神经干上记录)和逆向性(在近端刺激神经,远端记录)两种。1966年丹麦Buch thal又创建了近神经法,用运动纤维的动作电位作为指导,使记录的针电极置于在近端神经干1mm之内,记录出神经干上的神经动作电位第一个正峰的潜伏期,用刺激点到记录点间的距离测算出以“m/s”为单位的感觉传导速度。近神经法由于方法较精确,还可以测量动作电位大小,作为是否有异常的指标。
异常的传导速度减慢在周围神经疾病中可见。如为明显减慢多由于大纤维脱髓鞘或失去功能引起,如为轴索性周围神经损害,多表现为动作电位波幅的明显减小,而传导速度基本正常。有的疾病如Guillain-Barve综合征,临床四肢瘫痪很重,而肢体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这可能是病损主要累及神经的近端或神经根部位,而且是局灶性脱髓鞘的缘故,这时可测试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观察神经近端是否有传导时间延长。如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可以肯定有周围神经损害,但没有异常也不能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