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祝
官名。掌国家有灾祸则将其过错推给下官或百姓。《资治通鉴·汉纪·文帝前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 ‘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官名,为祝官之一,掌秘祝。《史记·封禅书》:"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祝祠移过于下。"注:"《正义》:谓有灾祥,辄令祝官祠祭,移其咎恶于众官及百姓也。"《汉书·文帝纪》十三年:"夏,除秘祝。"注:"应劭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秘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