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qín zhāo wáng〖名词〗 战国时秦国国君,亦称秦昭襄王,名稷(一作侧),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初,其母宣太后当权,任用魏冉为相,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改用范雎为相,又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西北)大胜赵军,奠定了此后秦取得统一战争胜利的基础(1)。《屈原列传》: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楚怀王会面。 秦昭王见 嬴稷 秦昭王前324—前251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名则,一名稷,谥昭襄王或昭王。前306—前251年在位。以质子自燕返秦,赖宣太后及魏冉之力即位。但母后外戚专权,王权十分细弱。他重用范雎,废太后,逐权贵,始得亲政。范雎献远交近攻之策,发动了攻韩以及攻赵的长平之战。晚年,原属于三晋的上郡、河东、上党、河内、南阳等地都被秦攻占。南有巴、蜀、汉中、黔中和巫郡,与六国的斗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