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孝作忠 移孝作忠中国传统儒学中重要的伦理准则之一。《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唐玄宗李隆基为其作注:“以孝事君则忠”。宣传把对待家长的孝顺用于对待封建君王,就可达到“忠”的目的。从这里也可看出封建时代宣传以孝治天下的真正用心。中国古代,礼法合一,移孝作忠的伦理道德成为立法的依据。选任官吏时,孝子从优。反之,则影响入仕和升迁。 ☚ 不孝者五 相门有相,将门有将 ☛ 移孝作忠yí xiào zuò zhōng旧指把孝顺父母的心移到君主上。《孝经·广扬名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移孝作忠yí xiào zuò zhōnɡ见“移孝为忠”。 移孝作忠yíxiào-zuòzhōng见“移孝为忠”。谢觉哉《爱父母》:“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来抬高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忠君’的人造伦理,要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