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穿孔线虫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穿孔线虫属Radopholus属垫刃目; 短体科的线虫。此属线虫主要为害果树和热带作物,其中相似穿孔线虫侵入香蕉根造成孔洞,导致根部腐烂而引起香蕉倒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属。 相似穿孔线虫形态图 1.雌虫前部; 2.雄虫尾部; 3.雄虫前部; 4.雌虫头部;5.雌虫尾部; 6.年青雌虫; 7.垫刃总科食道腺开口位置; 8.滑刃总科食道腺开口位置(仿Thorne) 生物学特性 穿孔线虫属迁移性内寄生线虫,侵染植物根部,在根的皮层内完成生活史。相似穿孔线虫在短萼灰毛豆(Tephrosia candida)上在24~32℃下从卵到卵完成生活史共需20~25天。产卵后8~10天孵化,完成幼虫发育阶段需10~13天。柑桔穿孔线虫在柑橘上在24~27℃下完成生活史需18~20天。雌虫和各龄幼虫均能侵染,线虫侵入根后,在皮层薄壁细胞间从附近细胞的原生质中取食,不侵染中柱。受侵部位根腐烂后,由于营养需要,线虫转移到健康组织中取食和产卵,转移所穿刺的地方形成坏死坑道,从而引起根进一步腐烂。由于根部腐烂,地上部出现黄化、衰退等症状。在胡椒上表现为黄化和顶枯,叶子逐渐黄化,特别嫩叶更明显,植株生长停滞,叶下垂,顶部枯死,最后整株死亡。在柑橘上,病株叶少而小,枯死叶成倍增加,叶片容易凋萎; 新梢衰弱,老枝梢末端叶子落尽,最后枯死; 病株着果率低,常常只有几个成熟果挂在树上,产量很低。一般情况下,病株不会整株死亡。穿孔线虫通过带病的植物材料如香蕉的吸芽,柑桔等作物的病苗木作远距离传播,近距离通过流水、人畜活动,农事操作等传播。在没有寄主根和新鲜的球茎碎片存在的情况下,相似穿孔线虫在土壤中存活不超过6个月。 主要病原线虫 穿孔线虫属1987年法国卢卡(M.Luc)报道有26个有效种,随后,1989年日本报道发生的一个新种萨诺穿孔线虫,因此,此属共有27个有效种。其中为害普遍而严重的主要是相似穿孔线虫〔R.similis (Cobb)Thorne〕和柑橘穿孔线虫(R.cit-riphilus Huettel,Dickson & Kaplan)。 控制 穿孔线虫是中国的对外检疫对象之一,要严格执行检疫措施。严禁从疫区进口香蕉、胡椒及柑桔等栽植材料。如需少量幼苗作科研用,则应用附有检疫证书的栽植材料,如为香蕉,应用试管苗,并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试种观察2年以上,经反复检验确认无病后,才能扩大栽培。如一旦传入,应马上采取严密封锁和彻底铲除措施。 当前各国控制穿孔线虫病所普遍采用的措施是种植有检疫证书及经卫生处理的无病材料以防止线虫扩散蔓延; 选育有抗性的种植材料; 轮栽或间种抗性作物如万寿菊、苜蓿,豆科绿肥,甘薯或牧草等作物; 休闲; 水淹病土; 物理方法处理带病材料; 施用化学药剂呋喃丹,克线磷(fenamiphos)和涕灭威(aldicarb)等杀虫,杀线剂作土壤消毒、病株处理或浸泡有病种植材料均能明显降低线虫数量、增加产量。 穿孔线虫属Radopholus垫刃目。两性虫体,长0.4~0.9mm,前部形态有明显区别。雄虫唇高,圆,缢缩,唇架不发达,口针及食道退化。雌虫唇低,较平,不缢缩或微缢缩,唇架重角化。侧带区刻线3~7条。食道垫刃型,食道腺叶状,从背面覆盖肠端。雌虫双向双生殖管,伸展,阴门常在55%~65%体长处,受精囊内有精子,多为杆状,极少圆形。尾感器多于前1/3尾区。雌尾长圆锥形至亚圆筒状,交合刺有刺头,微弯。交合伞包裹至尾尖或近尾尖。引带可伸缩。本属现有20多种,为根系迁移性内寄生物,取食皮层薄壁细胞,在根内引起腔隙及隧道病变。穿孔线虫大多数发生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少数如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 (Cobb) Thorne〕广布于世界香蕉产区,尼日利亚穿孔线虫(R.nigeriensis Sher)、柑橘穿孔线虫(R.citrophilus Huettel et al.)及桑诺穿孔线虫(R.sanoi Mizukubo)则分别在非洲、美国及日本发生。相似穿孔线虫和柑橘穿孔线虫都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