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反)脱衣 穿衣←→脱衣chuān yī ← → tuō yī穿衣:穿上衣裤。 脱衣:脱掉衣裤。 【例】 小孩子要学会穿衣、脱衣,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 穿衣 穿衣衣(衣服;著衣;乘马~裘) 着(穿着;穿红~绿) 著(著体) 身 被(被著;被服;被着;~青衣) 服(好人~之) 曳 擐(躬~甲胄) 穿衣与饮食:衣食 穿衣、鞋等:穿(穿上) 裹 蹬(~靴) 穿衣带帽:贯(~戴) 袭 披 衣冠 穿戴 穿带 穿衣戴冠 穿戴衣帽等:着装 穿鞋、裤等:登 试着新妆:试妆 穿在里面:衷 穿在外衣里面:衬(衣~;被~) 罩在外面:套(~上) 把衣披在肩背上:被衣 披衣 覆盖或搭衣于肩:披 搭 扈 被 披衣不结带:裮 穿上裘衣:裘 衣上加衣:袭 裘上加裼衣:裼 换衣服:更衣 ☚ 穿衣、穿鞋 穿某种衣服 ☛ 穿衣 穿衣chuanyi婴幼儿养护的内容之一。穿衣要随季节变化而增减,也要视身体状况而变化,但婴幼儿穿衣不得过暖,这是我国古代养护儿童的重要方法。如《礼记·曲礼》中指出:“童子不衣裘裳。”裘是皮衣,特别暖 和,儿童不宜穿着,裳是下裙,儿童穿上妨碍活动,也不必穿。幼儿衣服用料及颜色古代也是有讲究的,《礼记·玉藻》说:“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 皆朱锦也。”指出了幼儿的衣服最好用黑布,布料不宜太好,只要款式样子讲究一些,绣上一些花边等就可以了。婴幼儿的衣服不必用皮的或丝织的,以棉布为最适宜,棉布吸水好,透气性强,有很好的保洁作用,用深颜色的棉布又有保暖力强的优点。古人不但对幼儿衣服有所要求, 而且主张适量的衣着还要辅以必要的户外活动。宋人钱乙是我国儿科学的始祖,他曾说:幼儿的衣服穿得过暖了,缺少锻炼,难御风寒。应该穿得轻薄些,让孩子多到户外游戏,活动筋骨, 畅通血气。这便是对婴幼儿养护的更积极的方法了。这种主张到明代更有发展。明代医生薛凯在《保婴撮要·养护法》 中, 不仅指出婴幼儿穿衣不得过多过厚,而且强调婴幼儿“更宜数见风日”,这样“则血气刚强,肌肉致密,若藏于重帏密室,或厚衣过暖,则筋骨软脆,不任风寒,多易致病”。明太子太保许赞进一步指出“数见风日”必须在“天气和暖之时”,不能走路的婴儿由大人“抱出日中”,能够走路的孩子可让其在日光下嬉戏。 ☚ 养护法 饮食 ☛ 00001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