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坡闲话
论文。张竹坡撰。见《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卷首。认为小说作者系“仁人志士,孝子悌弟,不得于时“,“故悲愤呜唈;而作秽语,以泄其愤”。书中人物玉楼乃作者自喻。“寓复仇之意于百回微言之中。”显然受到流行于当时社会的“王世贞为报父仇而作《金瓶梅》”说法的影响。对《金瓶梅》的创作动机作了并非正确的推测。然评点者对小说的艺术成就有较高的评价,“其文之洋洋一百回,而千针万线同出一丝,又千曲万折不露一线”,“血脉贯通,藏针伏线”,因此而决定评点此书,使之广传于世。这对于理解评点者的美学思想及全书的理论主张极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