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赋
辞赋名篇。北宋王令作。《广陵集》见载。王令一生贫困,但具有高尚的节操和卓荦的才华。他常以竹自喻,除《竹赋》外,还写过《对竹》、《慈竹》等诗篇。文章的作者与筮者对话的形式展开。先写作者眼中之竹:“材剧而色刚,其躯瘠癯,不配所长;色盛气充,肤理有光。”接着盛赞竹子的美德:高而可仰,直而不枉,群而不党;自树不倚,绝众不离;恬无盛衰,以听四时。尽管命运多舛,“罹世斮刖,甚者遇烹”,竹仍“其守不移,附者益增”。于是作者提问,筮者回答,将对竹子的褒奖进一步推进:“其始甚锐,既极而止”,“后生晚起,超出辈类”,“确乎不拔,以节始终”,“死传其徒,不和以子”,“生久处而不回,死知命而不恐”。最后点明题旨。文章以竹自喻其刚直不阿、贫贱不移的高洁志向;同时也委婉地反映出作者对黑暗现实吞噬人才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全赋使用对答形式,以竹喻人又不先点破,引人深思。语言亦形象生动。